《清明风雨夜 神交觅知音》(作者:蒋 华)

巫山历史
201503-2402:00
分享

北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清明节,夔州巫山县(今重庆市巫山)白天本来还是春光大好的光景,不想却天有不测风云,到傍晚时分忽然就下起瓢泼大雨来,轰隆隆雷声久久回荡在小城上空……

茫茫雨夜中,更深漏尽之际,城里一间屋子的窗户还透出灯烛的微光,一位年已半百,官员模样的男子毫无倦意地一边吟哦着杜甫《拨闷》诗:“乘舟取醉非难事,下峡销愁定几巡……”一边临眸窗外的夜雨而一脸悲戚神情,他是谁?为何如此忧伤而夜不成寐?

他,正是北宋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鼎鼎大名的苏轼的得意门生之一,称其名满天下不为过也。不过此刻,他还有另一重身份—被贬黔州(今重庆市彭水)的罪臣。因为,去年(公元1094年)他被诬在修撰史书中诽谤先皇,而被朝廷一纸诏书贬为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别驾,实安置黔州。千里迢迢的路程,黄别驾风尘仆仆途经巫山县,休整几日就要横渡长江,翻越南陵山,经崎岖的南陵驿道赴黔州了。

黄庭坚平生最推崇两个人,一个是自己的恩师苏轼,另一个就是前代先贤“诗圣”杜甫。黄庭坚不仅喜欢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更为其忧国忧民的坦荡胸怀而折服。今天,在绍圣二年清明节的雨夜,在巫山,他的思绪如同翻滚东去的长江水,杜甫憔悴的容颜仿佛就浮现在自己面前:杜甫是颠沛流离的一生,也是壮志难酬的一生。唉,这又与现在的“我”是何其相似,“我”心里不由对杜甫又多一重亲近之感。如今,“我”身在三百多年前杜甫曾经来过的巫山县,心潮起伏似窗外倾盆夜雨一般,不能有片刻宁静。诗人不由诗兴大发,秉烛疾书写下一首词《减字木兰花?巫山县追怀老杜》:

巫山古县,老杜淹留情始见。拨闷题诗,千古神交世不知。

云阳台下,更值清明风雨夜。知道愁辛,果是当时作赋人。

历史悠久的巫山县是杜甫与“我”都来过的地方,在这里“我”的真情才流露在杜甫面前。杜甫写得《拨闷》诗於“我”心有戚戚焉,他才是“我”心灵的知己。虽然,杜甫与“我”此生无缘相会,但我俩却是世人都不知晓的神交已久的隔代知音啊!因为在这个雨夜里,“我”真正读懂了诗圣您诗中那饱含的无尽哀愁。看,云阳台(即阳台山)下漫卷不息的巫山云雨;听,这峡江小城清明之夜的不息雨声,它们都可以作证。一言蔽之,如今“我”黄庭坚的心情就类似杜甫您当年的心情,您的苦 “我”最懂。

在巫山,在这个风雨如磐的清明雨夜,不仅被黄庭坚铭刻心底,也必将被后世人缅怀,因为从中我们可以听到一颗破碎的心在娓娓倾诉……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