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巫山大昌的完整历史

巫山诗文
201812-1401:02
分享

大昌古镇在风光旖旎的长江三峡腹地深处,素有袖珍古城之称,是三峡地区唯一的保存完整的古城。古镇依山傍水,静谧安详。它始建于晋代,已有1700多年历史。据说原来是巫山县的县城,离巫山有五六十公里的水路。

  大昌在商周时期称泰昌,为巴国属地;后周时改为大昌,清康熙年间废县并入巫山县。大昌境内地势复杂,山峦陡似城垣,峡谷窄如走廊,“上扼巴蜀,下控荆襄”。从春秋时代楚、夔、巴蜀之争到三国时期的夷陵之战,从明末张献忠起义军三过大昌,到清初“夔东十三家”义军抗清,大昌均难逃战乱纷争。这古镇近代虽经数度战火,却奇迹般的保留了原有的风貌。
  大昌镇是长江三峡库区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占地约10公顷,东西主街长约350米,南北长约200米,是一座“四门可通话,一灯照全城”的“袖珍城”。城中有三个保存较好的古城门,东为朝阳门,西为永丰门,南为通济门。城中建筑结构大多为砖木结构的四合井院,双层屋檐和封火墙是其最大特色。双层屋檐比一般屋檐高出房顶1米多,主要用于防火。
  大宁河是大昌古镇通向外界的主要通道。古镇的南门外有通往河边的几十级石板台阶,已被磨得十分光亮,青石砖砌成的拱门上,生长着一棵有几百年树龄的老槐树,根茎扎在拱门的石缝中,沿石上行伸展,生得枝繁叶茂,宛如一个门神护卫着城门。石阶两旁的一对已经残损的石狮子把守着镇门,显出些许落寞和苍凉,似乎在诉说着小镇悠久的历史,提醒人们记住它昔日的辉煌。
  拾阶进入古镇,两排临街老房飞檐翘壁,张扬着昔日的繁华景象,中间是狭长的青石古道。小镇只有两条主要街道,南北街长150多米,东西街长240多米,占地面积不足10公顷。镇里有三十七幢古翘角飞檐的明清古民居建筑,有完整的古城墙。房屋大都是明末清初时建的,青砖黛瓦、双筒屋檐、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木质门面,显现着一种朴实的华美。
  温家大院是古镇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这座始建于清朝初年的建筑,坐西向东,占地320多平方米。大院由门厅、正厅、后厅三部分组成,均以掾木作为房梁屋顶,共有12柱37架梁。窗棂镂木雕花,工艺考究。整个建筑为穿斗式结构,从正门进入,可以从后门出。据温家大院第十代孙温光林介绍,当年他的祖先曾是清朝的巡抚,是他活着时开始修建温家大院。其实,温家大院只是大昌这座千年古镇的一个缩影。早在公元前227年,大昌就是当时巫县县城的所在地。后人是在进行不断地考古发现中,从大量的出土文物中,逐步摸清大昌历史的。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通过对古镇的考古研究,初步推断出大昌古镇可能就是过去巴人的都城。
  如今,于2002年2月21日正式启动的大昌古镇整体搬迁工程已基本完成,全镇按原貌在距旧址8公里外的西包岭下的大昌湖旁复建,这是世界古民居保护史上的奇迹。当三峡库区蓄水156米完成后,昔日的大昌古镇连同镇外的近万亩良田将永远沉寂于滔滔的大宁河水之下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