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形尊》(作者:蒋 华)

巫山文化
202110-2817:04
分享

在2010年4月6日,央视“国宝档案”栏目播出了一期节目:雁形尊与鸟形尊,其中介绍的雁形尊就来自巫山。这件雁形尊原件陈列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但在巫山博物馆“长河遗珍”展厅,我们同样可以发现这件雁形尊俏丽的身影(原样复制品)。

雁形尊高39厘米,长45厘米,重约7公斤,形象为一只伏卧的大雁,长颈高昂,雁头前倾微垂,底座就是雁的璞掌,优美的线条,怡然的神情,好一只悠闲地游弋于湖面的大雁,它仿佛即将引吭高歌一般。大雁被驯化之后,称之为鹅,所以看到它笔者就联想起唐朝骆宾王《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在中华传统文化里,大雁是吉祥之物,有“鸿雁传书”的典故及“雁保平安”之说,都能证明这一点。

唐诗描写的是白鹅,我们看到的却是绿“鹅”,这是因为岁月无情令其绿锈斑驳,不过专家介绍,雁形尊时至今日表面都还残留些许鎏金的残渣,可证雁形尊在刚铸造完成时应该是金光灿灿,通体鎏金。可惜年代久远,表面华丽的鎏金剥落,尽显岁月之沧桑。雁形尊全身饰有精美的阴刻羽纹,背部一小环正是一个盖子的纽,揭开之后会发现其腹部中空,空间正好用于盛酒,尊正是古代盛放美酒的一种容器,这件雁形尊的用途就是古人酒宴之上用于盛酒的容器。经专家考证,雁形尊是西汉时期铸造,它很有可能是当时居住在巫山的巴人杰作。迄今为止,在重庆乃至整个三峡库区此类青铜尊极为罕见,其珍贵可想而知。

有观众好奇于这件雁形尊如何使用,关注于雁嘴是否为中空,以为美酒通过雁嘴流出来饮用。这种揣测是不正确的。汉代人的酒宴习惯与我们现在大相径庭,却有几分类似于今天我们到德克士吃快餐的模式。汉代人都是分餐制,大家席地而坐每人面前一个食案(类似如今小茶几),上面摆放美食而大快朵颐。盛满美酒的尊则被放在酒席之侧,由侍者用长柄的勺将酒从尊中舀出来,盛入杯盏(汉代流行耳杯)再由侍者用盘子(汉代称为“案”)恭敬地转送到宾主面前,供其饮用。宾主都共饮同一尊中的美酒,这个用勺往杯盏里舀酒的过程被称为“斟酌”(如今斟酌的含义乃是后起之意)。

雁形尊有幸在博物馆被我们鉴赏,其中还有一段坎坷的经历:1997年6月的一个夜晚,在巫峡镇秀峰二社,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在田野中忙碌,雁形尊就这样被盗墓贼从某处汉墓中盗掘而出。他们以18万元加两部摩托车的价格,把雁形尊卖给了重庆某公司吴姓老板。苍天有眼,同年11月,这起盗墓案告破,雁形尊才被我公安人员缴获并移交给文物管理所,我们今天才有幸看到这件汉代文物精品。

西汉青铜雁形尊既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又是一件实用性器皿,在它的身上既充分体现了巴人的聪明才智,也是青铜器走下神坛从祭祀礼器步入世俗生活的时代证明。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