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农村医疗成“一号民生工程”

卫生新闻
201503-2414:01
分享
 巫山

    每年至少投入5000万,相当于全县财政的1/8

    (记者 刘蓟奕)“大病拖,小病捱,病死就往坡上抬。”这是过去巫山人常唱的一首山歌。巫山是一个穷县,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仅41.9亿元,年财政收入不足2亿元,全县62万人口至今仍有8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因基础差、底子薄,巫山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较为滞后。

    从去年开始,巫山决定拿出全县财政收入的八分之一用来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同时建立大病救助基金,实施医保二次补偿,将卫生惠民打造成“一号民生工程”。

    每年至少投入5000万

    2005年,巫山庙堂乡一位农妇在地里干活时被毒蛇咬了脚趾。由于到最近的医院也要走5个多小时山路,加上家里太穷,拿不出钱,于是,为了救妻子的命,丈夫找来几个邻居,将妻子按在木凳上,用做木活的铁锯活生生将妻子肿得水桶一样的右腿从大腿根部锯了下来,妻子痛得晕死过去好几次。庆幸的是,农妇的命最终保住了。在曾经的巫山农村,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这些令人痛心的故事,都是因为贫穷、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公共卫生发展落后造成的。”巫山县委书记何平说。

    他坦言,要让富裕起来的群众不会因病返贫,让还处在贫困线以下的群众看得起病,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政府要下大力气,舍得投入,将卫生事业的重心放到广大农村去。

    从今年开始,巫山计划每年最少投入5000万元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这相当于巫山全年财政收入的1/8。

    建立特殊疾病救助基金

    “在农村,如果家中有一人得了大病,就需要花费数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医疗费用。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只能面临‘大病等死’。”县卫生局局长王国琼说,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必须要有所作为。虽然财政压力大,但也要把这项惠民工作办好办实。

    王国琼表示,今年初巫山创新了大病救助方式,从困难的财政中挤出3000万元,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城乡居民特殊疾病救助基金,为那些无钱救治,只能活活被病魔吞噬生命的困难群众提供医疗救助。

    其中包括对全县身患癌症、白血病等特殊疾病患者实行救助。同时,简化程序和手续,申请救助对象只要根据医院检查或治疗的证明,在治疗过程中就可以申请救助。

    实行医保“二次补偿”

    据巫山医保中心主任刘学林介绍,对重大病患、特困家庭实施医保二次补偿,是巫山今年打出的一张特色“民生牌”。

    今年12岁的王姝涵,是巫山县巫峡镇南峰小学六年级学生。2009年,她被诊断为白血病,两年间家里为了给她治病,已花费治疗费用40余万元。

    由于是重大疾病,县卫生局为她报销了3.5万元。最近,她的父母又高兴地为她领取了医疗保险“二次补偿金”5.4万元。

    今年,巫山县对参加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大病患者以及特困家庭、重大疾病患者等,在原已报销和民政救助基础上,按照不同对象、不同比例给予二次补偿。

    2011年初至今,该县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56.34万人,其中农村居民48.41万人,“参合率”为98.03%。截至目前,该县对2010年度城乡居民医保二次补偿,共计发放补偿金640余万元,受益群众达到1739人。




(重庆日报9月30日星期五)
(重庆日报农村版9月30日星期五)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