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默:孝顺“父母”干部义不容辞

党建资料
201411-0715:00
分享

“来‘亲戚’了。”2月1日,甘孜县来马乡来马村村民生龙降措家里来了3位客人,他们是来马乡乡干部仁青降措一家三口。这两天,仁青降措来到自己在群众工作全覆盖活动中结对认亲的8户农牧民“亲戚”家中,这已是他们一家走访的第7户亲戚。大家一起炸果子、蒸包子,掏心窝子,其乐融融。(四川日报网 2月3日)
据媒体报道,截至2月2日,四川省甘孜州有6600余名干部职工进农村、进帐篷,与29000余户农牧民“亲戚”一起过年,有800余户农牧民应邀在县城干部“亲戚”家里欢庆新春。此报道一出,立刻引起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因为这种“亲戚”间的串门不仅展现了当地党委政府狠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更让大家看到了可喜的干群关系。
笔者认为,甘孜州推行的这种“亲情”工作法之所以取得良好的成效,是因为其找准了干部的定位。的确,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干部境界高不高,直接决定着群众生活好不好。由此,笔者认为,干部不仅应将群众当作“亲戚”,而应当理将群众这位当作“父母”,正如前外交部长李肇星说的那样,老百姓是所有人的‘父母’,因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
特别是在具体事务繁杂的基层,“儿女”们越是贴近,越是管得多,“父母”就越喜欢。众人皆知,基层的工作可以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来描述,人们都用“铜头、铁嘴、蛤蟆肚子、飞毛腿”来形容现在基层干部,因为纷繁复杂的情况要求他们不仅要脑瓜子硬、嘴皮子灵、肚量大,还得不怕跑腿。同时,基层干部也是老百姓接触最多最紧密的群体,每一项工作都与他们有关,每一项任务都要靠他们消化解决,大到方针政策,小到夫妻吵架,百姓有困难、有需要、有委屈、有矛盾都会第一时间找他们,一个“小家”是否安定,“家人”是否团结,很大程度都取决于基层干部的责任心和执行力,所以能否制定科学的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笔者认为,要真正发挥好基层干部的作用,让他们沉下心来为群众服好务,必须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政治觉悟、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要不断提高他们的示范带头的能力,做好政策落实和创新实干的带头人,也要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让他们时刻将集体和百姓利益放在心中,同时,还要不断提高综合协调能力,让他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开动脑筋和发现问题,一旦出现矛盾的苗头,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好群众的纠纷调解人。
小平同志也曾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确,人群众本是“父母”,因为他们赋予了“干部”二字生动的含义,也将信任和权利交予了干部手中。因此,干部作为“儿女”就理应百分之百孝顺“父母”,不但要用真挚的情来对待父母,更应该用毕生爱来回报“父母”。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