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培石乡葫芦村卫生室医生易荣卫

巫山骄子
201411-0509:08
分享

“为了乡亲们,我愿当一辈子村医”

10月18日,巫山县培石乡,易荣卫在路边查看村民腿部病情。 记者 梅垠 实习生 马多 摄

原标题:“为了乡亲们,我愿当一辈子村医”

记者 陈维灯 通讯员 唐彤东

大学毕业后,易荣卫拒绝了大城市医院抛来的“绣球”,回到渝鄂交界、地偏路远的家乡当了一名村医;7年来,他的服务半径跨越了重庆和湖北,两地3个村、近4000名乡亲都在他的诊疗范围内;听闻他的事迹后,县医院院长专程到他家,力邀他到该院工作,却被婉拒。他说——

“听说易端要到县医院去了?”

“是哦,还是县医院院长亲自来请的!”

“说他还要去考什么药师证,怕是真的要走了哦?”

10月19日一大早,湖北省官渡口镇马鬃山村的几位老人相约着出了门。他们中,年纪最大的易继梅已年近八旬,最小的谭明坤也有64岁。老人们要到重庆市巫山县培石乡葫芦村去问问清楚:易端是不是真的要走了?

从马鬃山村到葫芦村,要穿过培石乡中南村,有近5公里,一般年轻人步行也要1个多小时。对于老人们来说,这段路程并不轻松。

“易端走了,以后谁给我们看病?”一路上,老人们焦急地议论着。

“要是没得易端,我都不晓得死过几回了!”

老人们口中的“易端”,是葫芦村卫生室37岁的村医易荣卫,易端是他的小名。

说起易端,老人们有摆不完的龙门阵。

“要是没得易端,我都不晓得死过几回了!”易继梅说。

老人还记得,今年7月的一天中午,正在屋前切猪草的自己突然血气上涌,眼前一黑,昏死过去……

待缓缓醒来,她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了自家床上,打上了点滴,大汗淋漓的易端正在身前忙碌着。原来,昏死过去的老人被邻居发现了,电话通知了易端。正在中南村巡诊的易端立即骑上摩托就往老人家中赶。途中,摩托车出了故障,易端背上药箱接着往老人家中跑。

现场一诊断:因天气炎热,原来就有肺心病和高血压的易继梅得了急性肺炎!

对症治疗半小时后,老人转危为安。

被易端从“鬼门关”拉回来的老人不仅仅是易继梅。

64岁的向传秀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一度卧床不起,生活难以自理,是易端的细心照料,让她重新站立;72岁的史永秀患有严重的胃下垂,不仅疼痛难忍,而且吃什么吐什么,对生活都已失去信心,是易端用药物治疗和按摩相结合的方式,缓解了她的病情……

7年来,无论严寒酷暑,只要乡亲们有个头疼脑热,易端总是随叫随到;无论是重庆的葫芦村、中南村,还是湖北的马鬃山村,虽然有界碑相隔,但在易端心里,却不分彼此,都在他的诊疗内。

“我不能让父亲的遗憾再次发生!”

今年37岁的易端,为何能赢得乡亲们如此信赖?这很大程度上与他解决了不少村民的“疑难杂症”有关。

易端的医术,一半源于当了45年“赤脚医生”的父亲易继权,一半源于自己刻苦的学习和钻研。

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易端从小对中医就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全盘接收了父亲的毕生心血后,他又先后到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习,到湖南中医大学进修。

对儿子的医术,须发皆白的易继权很骄傲:“医术比我好!”

走进葫芦村卫生室,迎面的墙上有两句话:以我的真心、细心、耐心,换你的安心、放心、舒心。

这两句话,写在墙上,也刻在易端心里。

还在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习时,易端就因表现突出,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2006年,当他以优异的成绩从该校毕业时,就有湖北当地的医院向他抛出“绣球”;两年后,当他完成了在湖南中医大学的进修,考取了执业医师资格证后,又有大城市医院向他“招手”。丰厚的收入,美好的前程……多少人梦寐以求?但易端的选择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回到家乡的小山村,当一名村医!

问及原因,易端给记者讲起了一件几十年前的往事——

培石乡葫芦村位于重庆最东边,交通十分不便。易端的姨娘(也是父亲易继权的前妻)就是因为难产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去世的,随姨娘去的,还有他未出世的二姐。

易端至今记得父亲每每说起这段往事时的痛心疾首:“给别人看了一辈子病,学医的我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你姨娘离去而无能为力,我太没得用了!”

“这是父亲一辈子的遗憾,我不能让这样的遗憾在村子里再次发生!”就这样,易端回到村里,盘过了父亲那间不到5平方米的小药店,接替年老的父亲,成了葫芦村和中南村2000多村民患病时唯一的依靠。

这一干就是7年。

“为了村民,我愿当一辈子村医!”

既然是培石乡的村医,地处湖北的马鬃山村民为何又找到他看病呢?

事情要从2006年底的一天说起。

那天,易端父子正在中南村出诊。村民谭志兰带着一位老人急冲冲地找到了他们:“易医生,快去救人哟!”

原来,老人是谭志兰娘家马鬃山村的村民易继德,他的老伴因高血压而休克,却找不到医生救治。无奈之下,易继德只好到葫芦村求救。

二话没说,易端背起药箱,骑上摩托,带上易继德就往马鬃山村冲。经过紧急救治,易继德的老伴终于转危为安。

也就是此次出诊,易端了解到,马鬃山村原为马鬃山乡,撤乡并入官渡口镇后,乡卫生院随之撤并,就再没有医生愿意到湖北西边这个最偏远的乡村来了。

“乡里乡亲,能帮就帮点。”从此之后,易端就将马鬃山村1000多村民纳入了自己的诊疗范围。尽管没有任何补助,很多时候还要自掏腰包为患者买药,但他无怨无悔。“父亲说,医生要有体恤疾苦的心。”易端牢记着父亲的教诲。

听闻易端的事迹后,前不久,巫山县人民医院院长张应春专程来到葫芦村,力邀他到县医院工作。但易端婉拒了他,“我们这地方,四面环山,交通不便,留守儿童和老人看病吃药极不方便。当医生就要为病人负责,为了乡亲们,我愿当一辈子村医!”知道了易端的态度后,易继梅等几位老人悬起的心才终于放下了。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