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两位一体”模式推进非公党建工作

基层党建
201410-3112:00
分享

 

忠县工商局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采取以党组织为核心,民营经济协会为依托开展“两位一体”工作模式,依托民营经济协会的独特优势,找党员、建组织、配班子,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推动了非公有制党组织建设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党建工作,做到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共促双赢。至目前为止,共帮建党组织132个(其中民营经济协会党组织51个),新发展党员39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95名,建成县级非公党建示范点12个,市级示范点1个。

一、依托协会“找”党员

忠县非公党工委在当地工商部门配合下对辖区内市场主体进行摸排的过程中,通过当地工商部门了解到很多市场主体从业者都脱离了原单位(地域)党组织,成了无“家”党员,心里普遍存在“两担忧”,而不愿亮身份、转关系。一是担忧亮出党员身份,参加组织活动,影响自己从事商业活动的时间和精力;二是由于流动性较大,担忧来回接转组织关系麻烦。因此,“找”党员就成了组建非公经济党组织的当务之急。在“找”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两种方法,即:通过工商干部深入一线“找”。片区监管干部在开展日常巡查、专项检查时,通过深入基层,走访座谈,充分了解掌握各自片区内的党员情况,摸清党员底数,做到数量明、名册清。通过民营经济协会入会“找”。充分发挥协会干部人脉广、会员人数多、分布广泛的先天优势,对每一个加入协会的市场从业者的政治身份进行一一登记,争取不漏过,不错过每一个“无家”党员。对“找”到的党员,能接转组织关系的,编入辖区的民营经济协会党支部参加活动;不能接转组织关系的,实行原党组织和民营经济协会党组织双重管理,把所有的党员都纳入非公经济党组织有效管理范围之内。至目前,在忠县非公党工委下辖民营经济协会党组织中,除210余名已转接组织关系的党员外,另有50余名临时流动非公党员参加了各民营经济协会党组织的支部活动。在2013年忠县非公党工委“七一”期间开展的“十八大精神演讲暨知识竞赛”活动中,有2名流动党员积极参与活动,其中一名代表本地区的民营经济协会党支部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取得较好效果。

二、因地制宜建组织

忠县非公党工委在配合民营经济协会对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帮建党组织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采取了三种方式:一是单独建,即对党员人数在3名以上的市场主体,单独组建党支部;二是联合建,即对于有党员但党员人数在3名以下的市场主体,按照地域相邻的原则,与邻近其他有党员的市场主体联合组建党组织;三是并入建,即在扩大市场主体覆盖面的基础上,把片区内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一并纳入民营经济协会分会,并组建民营协会党支部,将零散的非公经济党员聚合成了一支独特的队伍,进一步扩大了基层非公经济党组织的覆盖面。通过“三建”模式,忠县非公党工委共组建了51个民营经济协会党支部,覆盖了全县80%的乡、镇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做到了非公经济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党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三、结合实际配班子

在选配各支部书记(特别是民营经济协会支部支部书记)的过程中, 忠县非公党工委也发挥了民营经济协会的作用,充分利用各民营经济协会人脉广、情况熟的优势:一是通过民主推选、党员评选来选择部分任民营经济协会会长和大组长的党员任支部书记;二是通过各民营协会会长、大组长推荐、采取实地考察、党员评选的方式,积极吸收当地懂管理、守信念、讲奉献、热爱党务工作、具有群众威信的协会党员担任支部书记。三是对于暂时没有支部书记合适人选的,由忠县非公党工委下辖各工商所党总支部选派党建指导员担任书记,待条件成熟后,再在支部内选拔书记。通过上述方式,忠县非公党工委在建立的51个民营经济党支部中配优配强了各支部班子,并依托这些支部开展了大量活动,解决了非公党员们一些实际困难,给了非公党员们一个温暖的“家”,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