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重点民生实事之“2606个撤并村农村公路建设”政策解读

惠民政策
201410-2716:02
分享

按:近期,重庆市委、市政府决定办好22件重点民生实事(详见:《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办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的通知》(渝委办〔2013〕48号)),其中“解决2606个撤并村不通公路问题”是第二项任务。为便于社会公众特别是政策受益群众广泛知晓政策内容,积极参与政策实施,保障合法权益,经重庆市政府约稿,市交委针对有关问题作出如下政策解读:
   一、农村公路建设及出行现状
   (一)全市农村公路现状。2003年,交通运输部党组作出重大决策“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沥青路和水泥路”。自此,我市开始大规模实施农村公路建设,截止2012年底,全市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8.27万公里,行政村通达率达100%,通畅率达到73.4%,广大老百姓出行更加方便。
   (二)全市撤并村现状。2000年,我市启动了撤并村工作,重庆由20673个行政村降至8737个(含部分居委会),撤并村达11936个。由于国家财政实力有限,而这些“撤并村”道路(连接原村委会或村小学的农村公路)未纳入国家农村公路建设范围,因此,我市共有2606个撤并村没有通公路。
   (三)农村群众出行现状。根据市级及区县摸底调查显示,我市涉及撤并村共11936个,总里程4.4万公里。其中,已有9330个撤并村实现通畅或通达,剩余2606个撤并村不通公路,里程约10000公里,覆盖人口约153万人,平均每个撤并村需要建设的里程约3-4公里。据了解,这些农村道路多为曲折、狭窄的小路,很多地方连摩托、三轮车都无法上路,大部分村民要步行1个多小时,才能乘车,尤其是下雨天出行更加困难,撤并村通达建设成为当地村民的当务之急。
   二、撤并村通达建设的工作举措
   (一)落实补助政策。我市决定采取市区县两级差异化补助方式。具体补贴标准为,两翼地区每公里补助资金80%,即32万元/公里;渝西地区每公里补助资金50%,即20万元/公里。综上,全市撤并村通达工程资金市里落实了大部分,剩下的资金需地方进行自筹,可以通过 “一事一议”方式、社会成功人士或企业捐赠等方式进行筹集。
   (二)出台管理制度。制定《撤并村通达农村公路建设实施意见》,坚持以市公路局项目中心为依托,以计划为依据,按照相关制度,对在建的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对完工项目进行质量评价。实施项目现场公示牌制度,主动邀请当地群众参与过程建设监督,以96096热线为平台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投诉和咨询。
   (三)建好项目数据库。在区县上报、市里抽查的基础上,通过深入一线与当地老百姓座谈等多种形式,做实项目库,尤其是落实好一事一议在土地调整、资金筹集、路线走向等方面的应用,既要修老百姓希望修的路,同时,又考虑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努力在工程建设中做到统筹兼顾。
   三、撤并村通达建设惠及群众
   (一)群众出行更安全便捷。根据统计,有条件的撤并村100%实现通达,将新解决153万人的快速出行问题。如每个撤并村建设里程约3至4公里,宽度为4.5米,使用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仅需10分钟,到达现有主路的出行时间缩短约1小时、出行频率可提高3倍,出行安全性大幅提高。
   (二)促进当地产业发展。撤并村通达工程建成后,当地政府在自然条件较好的道路两旁布局蔬菜基地、产业基地等,带动农村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据了解,有91.5%的村民认为农村公路实施后给他们收入带来了明显增加。随着农村公路通达(通畅)深度加大,当地土地资源会迅速增值,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
   (三)土地利用率更高。撤并村通达工程建成后,大量农村群众会逐步使用机械化进行农作物作业,劳动强度降低,土地生产效率提高。同时,由于当地交通的便利,部分到城里务工的群众又返回当地务农,减少土地闲置,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建设撤并村公路是继行政村通畅工程建设后的又一重大民生工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通达通畅深度,完善农村公路网络,直接惠及更广大的农民群众,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四、相关问题咨询途径
   市民可以来信咨询,市交委公开信箱:?intOrganizationID=101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