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来走过场的

媒体广场
202006-2102:10
分享

巫山县骡坪镇凤岭村驻村工作队队长丁爱

“我不是来走过场的!”

本报记者 栗园园

11月22日,巫山县骡坪镇凤岭村,丁爱(左)正在和农户聊天。特约摄影 马多

11月22日,天降小雨,气温陡降。一大早,丁爱又来到巫山县骡坪镇凤岭村贫困户丁官碧家中。

“这是上次卖土豆的钱,你拿着。”一进门,丁爱便将300元钱交到丁官碧手中,丁官碧连声道谢:“谢谢丁队长,多亏你每次把我的土豆拉到县里去卖,才能卖出好价钱。”

主动+真心

赢得村民信任

丁爱是凤岭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入村已有一年半。刚到凤岭村时,在走访过程中,丁爱听到不少“你们这又是来走个过场的哦?”之类的话,村民的不信任,让丁爱暗下决心:“我要用行动证明我不是来走过场的!”

在随后的结对帮扶中,他主动挑选了两户住处较远、贫困情况较严重的贫困户结对,丁官碧家便是其中之一。

丁爱第一次去丁官碧家询问其情况时,丁官碧不愿多说,只说夫妻俩身体不好,儿子在上海打工,每月1900元的工资是全家唯一的收入。丁爱听后,当即表示自己有一位朋友在开网吧,可以介绍她儿子去当网管,专业对口,而且离家近,工资比在上海还高。

丁爱的热心,最终让丁官碧终于说了实话,实际上她儿子每月收入有2900元,夫妻俩今年身体也好多了,在家种了几亩薄地。了解到真实情况后,丁爱便动员她们在家发展传统种植、养殖业,并为他们提供了免费鸡苗。夫妻俩都很勤快,农闲时还抽空打点零工,现在全家年收入能达到七八万元。

每次来走访后,丁爱都会帮丁官碧拉几百斤土豆到县城去卖,相比镇上的价格,每斤土豆可多卖1毛钱,同时,他也向朋友推荐丁官碧家的农产品。今年,丁官碧全家告别了破旧的老房子,住进了新房。

修路+通自来水

改善基础设施

交通不便一直是凤岭村村民脱贫路上的“拦路虎”。“就因为没有水泥路,村民的农产品都卖不出去。”丁爱告诉记者,以前,一辆农用车进村收购农产品,一趟成本要400元,“这笔账谁都会算,所以几乎没有人愿意到村里来,必须得消灭这头‘拦路虎’!”

通过整合多方资金,凤岭村加紧实施了通村通畅项目,硬化道路2.7公里,修建通社主干道12公里,如今村里交通方便多了。

“以前,我们挑农产品到镇上去卖,要走一个多小时,有些住得远的,要走3个小时,还卖不到好价钱。现在方便了,在家门口就能把农产品卖出去。”村民宋世清说。

随后,丁爱又协调所在单位水务局的资源,着重帮助村里解决用水问题。“以前村民自己牵管道引水,太不卫生,而且不方便,对农业发展也有很大的制约。”丁爱说,目前通过修建水池4口,铺设管道近70公里,全村实现了自来水全覆盖,解决了1300多人的用水难题。

“三大坨”+油料作物

产业发展两手抓

玉米、土豆、红薯,在当地被称为“三大坨”,也是凤岭村最主要的产业。“传统产业毕竟效益低,所以还是要发展新产业,两手同时抓!”丁爱请专家入村考察后,村里最终决定发展花生、油菜产业,采用轮作方式,获取更高效益。

产业发展方向确定后,村里便成立了凤鸣粮油专业合作社,规划油菜、花生种植面积1000亩。依托合作社,村民在销售方面基本不愁,以花生收购价3元/斤,油菜2元/斤计算,村民一年一亩地可增收2300元左右。如果将花生和油菜拿到合作社,付一定加工费,制作成花生油和菜籽油,收入还会更高。

今年,在丁爱的提议下,凤岭村还试种了富硒黑花生100亩,价格是普通花生的3倍。明年,村里将大面积发展种植富硒黑花生,进一步带动村民增收。

加上村里原有传统产业,如今凤岭村家家户户都有了增收渠道。“今年底整村脱贫没问题!”丁爱说。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