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龙:一个河北人的母亲味道

巫山诗文
201812-0715:53
分享

来渝十载,这里几乎成为故乡。人生最茂盛的年华,穿梭在山水间,滴落到岩石里,但愿不久的将来,也会长出一株魅力四射的巫山红叶。如若再继续追问我留恋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不是守望千年的神女,不是传颂国内外的三峡,而是可遇不可求、变幻莫测的巫山云雨。这许多年,麻辣火锅味道独特,令人慕名而来,我却总分辨不出何谓老油老汤熬制,何谓非重复使用汤料。虽然久不沾染也会想吃,但总归不是深到骨子里的想念。遥不可及又若即若离的云雾,却总能让人激动,它的味道,也经得住品鉴。
 

 

 

 

微信图片_20171106163453.jpg (41.83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2017-11-6 16:34 上传

 

 

 

 

听口音不是本地人吧,经常被这样问起。很多时候会故意说,去河北当兵十多年了,刚回来,有点外地口音是吧。绝大多数提问者就会相信,半信半疑者甚少。我这个“外麻子”,还是混出点巫山老县城的味道。
 

可咱终究不是本地人。我把喜欢吃馒头、面条的北方饮食习惯,灌输给每一个接触过的本地人,本地人把北方人能喝酒的美名强加给我。我把这里山清水秀传播到黄河以北,这里把北方雾霾污染严重鄙视到脚底。还有那说不尽的绕山弯路,道不清的大河小溪,无时不刻在提醒,我这个山那边的外地人。
 

外地人总想回家,年龄越大想法越急切。回家路上,念叨最多的是老母亲,和她煮就的独特味道。我每次回家,总要吃遍豆腐脑、炒饼和饺子,再深化美味形象,可能还会有肥肠打卤面、缸炉烧饼夹灌肠和热腾腾的羊汤。其中有些东西未必出自母亲之手,街摊小吃就好,味道一样久远、迷人。
 

母亲做的饺子当属我之最爱。家常白菜、韭菜、北瓜等尽可作馅,放点剁烂的碎肉,猪肉多有,羊肉牛肉少见,拌上黑酱或者黄酱,略加葱花、蒜末和五香粉、芝麻香油等调味品,一切皆在拿捏中,美味自现。饺子面要早点活好,醒面也是必须程序。水多、大火煮饺子,看似简单,却道道程序影响出锅。母亲调制的饺子馅是我记忆最深的家乡味道,也是任何味道不能抵挡的,重庆火锅、巫山云雾都难以撼动。
 

故乡,挥之不去的母亲味道。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