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分子”我们应该“正视、面对、拿下”

百姓环境
201411-1313:00
分享
“3.01”昆明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告破,被击毙以外的歹徒均已落网,29位死难者有了些许慰藉。然而昆明事件引发的一些争议和争论,仍然消散不去。

对“3.01”昆明惨案的记述,不管是文字、图片还是视频,都清清楚楚地昭示这是一场可怕的暴行。针对平民的无差别屠杀行为,清晰无疑地将这场暴行定性为了恐怖袭击。然而西方媒体对本次事件报道采取的措辞,却让人感到有偏见之嫌。在袭击的第三日,中国几大官方媒体都发文严厉声讨西方媒体的双重标准,绝大多数中国网友也对西媒的表现极为不满。

尽管有语义误读、要遵循媒体报道规范、“恐怖分子”涉及政治定性需谨慎等辩护理由,但整体来看也许难以成立。将恐怖分子打引号的做法,不管是在CNN还是路透社的网页上,都有西方网友质疑,认为这就是双重标准——一位叫Mr Bagel的网友称:“我很想知道美国人得知波士顿恐怖袭击案被打上引号是什么反应”。另一位在中国教书的英国教授在推特上点评称:“媒体们别这么吝啬,任何形式的恐怖活动都应该谴责,西方媒体不情愿使用恐怖分子的称谓,只会让中国人感到失望。”彭博评论的一位作者则称:“我敢打赌,如果同样的屠杀发生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个购物中心,绝不会有媒体称之为‘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

长期关心中国问题的知名美国观察家利名璋(Bill Bishop)一听说昆明事件时,就预见到会有关于引号的争议。他希望美国方面明确地谴责事件,明确地将事件称为恐怖袭击。利名璋对英国每日电讯报没有在标题给恐怖分子打引号的做法予以了赞赏,并且对比了美联社关于昆明事件和刚发生不久的巴基斯坦爆炸事件的报道,认为美联社的确存在双重标准——关于昆明的报道“恐怖”都打了引号,而巴基斯坦则没有。他忧心这种做法会让西方媒体与中国进入对立的循环,并让中国的城市知识阶层感到失望。

在去年10月天安门金水桥发生恐怖袭击时,当时一些美国媒体就不情愿称袭击者为恐怖分子,一位学者甚至提出“这是否绝望呐喊”的疑问——这同样也惹恼了许多中国人。一位叫Alessandro Rippa的美国学者反思了这种现象。他声称,西方媒体和学者不情愿称这类暴行为恐怖袭击的理由是“中国政府发布的相关信息不透明,缺乏足够细节”。但他认为这种理由不成立,对袭击本身,只要愿意去了解,毫无疑问就能够认识到这就是针对不特定平民的恐怖袭击。如果连这个都不承认,那么中西方就此连讨论的基础都不复存在。想要与中国就相关问题对话,就得从承认这是恐怖袭击开始。

中国遭遇恐怖袭击虽然并非没有先例,但在中国腹地接连出现,暴行还如此之恶劣,可以说直到今天中国人才深刻体会到什么是恐怖主义。美国等较早与恐怖主义打交道的国家,到头来却不太愿意称发生在中国的同类事件为恐怖袭击,这种不公正的做法的确会让不少国人感到寒心。

著名评论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曾坦言,再来一场“911”,美国也许将再不复为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同样,再来一场昆明式的暴力恐怖袭击,对于中国社会来说,也是不能承受的。恐怖主义,必须全民、全人类团结,彻底拔除,必须要正视、面对、拿下!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