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怎么看

数字巫山
201501-0102:17
分享
近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工作报告时透露,我国养老金并轨改革方案已拟定,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改革的基本思路,概括为一个统一、五个同步。“一个统一”,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五个同步”,即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备受关注的养老金并轨方案通过,是本届政府全面深化改革,完成十八届三中全会、四种全会提出重大任务的关键举措,标志着我国实行多年的养老金双轨制即将走入历史。

  “并轨”并的是什么。2013年之前,国内养老保险制度分为四大模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本次舆论热议的养老金“并轨”指的是后两者的合并。目前“并轨”进展如何。日前,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将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并轨”后替代率会否趋同。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职业年金“钱从哪来”。根据改革思路,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作为平滑养老金水平变动的一大支柱,职业年金“钱从哪来”至关重要。“并轨”后养老金能否投资运营。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缴费,基金积累也将因此产生。那么,基金投资运营机制是否应同步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资会涨吗。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后,将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对个体员工而言,工资上涨是保证缴费的必然结果。“中人”如何改革。改革的推进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养老保险“并轨”也不太可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若以入职年龄将员工分为“老人”“中人”和“新人”,那么“中人”的改革方案必然最复杂。并轨改革主要新增三类人群的支出需求。一是并轨之前已经退休的职工,二是并轨之前已经参加工作但尚未退休的职工,三是并轨之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分别称之为“老人”、“中人”、“新人”。总体而言,应当分类对待三类人群,采取“老人老办法”、“中人折中办法”、“新人新办法”。对于并轨后才参加工作的“新人”,其养老保险金的发放最易处理,直接参照并轨后的制度统一参保。比较难处理的是“老人”和“中人”的养老金发放资金来源问题。

  首先,不能完全直接由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承担改革所需支出。虽然这3700万人相当于全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亿多参保人员(2012年全国参保人数为30427万人)的12%左右,但由于机关和事业单位支付的养老金平均水平高于企业,其养老金负担必将超过社会基本养老金支出的12%。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由在职职工、企业和政府三方共同积累而成,如果用来消化并轨改革成本,不仅不合理,还有失公平。  其次,“老人”和“中人”的养老金发放,应由财政承担。由于“中人”和“老人”的工作年限视同已经缴纳保险金,但没有形成实质的基金积累,从而导致空账问题。据测算,空账的潜在支出规模超过了1万亿。对于并轨前已经退休的“老人”的养老保险支出需求,应当全部由财政承担。如果这部分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金也由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发放,形同政府向社会转移养老负担,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平。“中人”养老金发放是改革最大难点,个人和相关单位缴纳的保险金仅能部分地补充空账缺口,其余的部分最终仍然需要财政直接或间接地承担。  第三,提高统筹层次,合理地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分配财政责任,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人口跨地域的流动,给地方统筹的养老保险金制度提出了挑战,提高统筹层次势在必行。目前,全国31个省份尚没有完全实现省级统筹。如果在并轨改革中逐步提高统筹层次,部分省级财政的负担必将增加。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省级财力有限的省份,如果没有统筹好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责任分配,那必然会损害部分地区的改革积极性。因此,中央财政应当承担更多的支援欠发达地区、调节地区之间差异的责任。  当然,强调政府承担改革成本并不是说政府需要在改革初期就完全消除财力缺口,而是在未来若干年里逐年补充,从而较好地分解支出压力,减轻改革当期的财政负担。而且,这部分支出压力要尽可能地通过节约不必要的财政开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来加以缓解,而不是通过开征新税种进行筹资,也不能挤占用于一般公共服务的财政资金。此外,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金筹集和发放,需要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同步配套。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