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巫山,朝朝行雨暮行云

巫山诗文
201503-2319:00
分享

向承勇

自古以来,巫山因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直成为墨客骚人向往的地方。历史上许多有名气的人都到过巫山,并留下大量的有关巫山的诗词歌赋,供我们去发掘、整理和欣赏。而在这些诗词歌赋中,有部分女性作品尤其引人注目,有的甚至堪称精妙之作,其才情绝不逊于男性,故不容我们忽视。就总体看,这些女性作品虽不如男性的豪放奔逸,但其丰富细腻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却表现得淋漓尽致,往往令男人们也望“诗”兴叹,自愧不如。

从萧叔子听弹琴赋得三峡流泉歌

李季兰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泉常自闻。

玉琴弹出转寥夐,直是当时梦里听。

三峡迢迢几千里,一时流入幽闺里。

巨石崩崖指下生,飞泉走浪弦中起。

初疑愤怒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

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

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令仲容听不足。

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作流泉镇相续。

这首《从萧叔子听弹琴赋得三峡流泉歌》,为时人誉为女中诗豪的唐代著名女诗人李季兰所作。李季兰(?—784),名冶,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系唐代女道士、诗人,与当时著名诗人刘长卿、品茶专家陆羽以及释皎然等颇多交往。她极善弹琴,曾一度被召入宫中。后因上诗判将朱泚,被唐德宗处死。她的诗多赠人和遣怀之作,清新豪放,自然不羁,被刘长卿称为女中诗豪。后人将她的诗与其稍后的女诗人薛涛的诗辑录成《薛涛李冶诗集》。今《全唐诗》尚存李季兰诗10余首。

《三峡流泉》是古代的一种琴曲名,曲调异常美妙,使人听后如痴、如醉、如梦、如幻,受到极大感染,恍惚真的置身三峡一般。古人以写听弹《三峡流泉》为题的诗较多,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约715-770,曾任嘉州刺史),就写过《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诗。

《从萧叔子听弹琴赋得三峡流泉歌》,通过对“巨石崩崖”、“飞泉走浪”、“回湍曲濑”、“时复滴沥”的巫山流泉的描写,极尽笔力地赞美了弹琴人“玉琴弹出转寥夐,直是当时梦里听”娴熟的高超技艺。寥夐(liáoxiòng),空旷,开阔。如明顾起纶《国雅品士品三》:“其诗如空严曲瀨,宛转寥敻,时復滴沥,得幽闲真趣。”

此外,李季兰还用巫山典写过一首《感兴》诗。其诗曰:

朝云暮雨镇相随,去雁来人有返期。

玉枕祗知长下泪,银灯空照不眠时。

仰看明月翻含意,俯眄流波欲寄词。

却忆初闻凤楼曲,教人寂寞复相思。

此诗起句即用巫山“朝云暮雨”典。朝云暮雨出自宋玉《高唐赋》和《神女赋》,其意象常为男欢女爱。全诗通过长夜漫漫,空寂难熬,乃至辗转反侧,东想西忆,彻夜不眠的描写,凸显了自己的相思之苦。

谒巫山庙

薛 涛

乱猿啼处访高唐,路入烟霞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

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

此诗题名《谒巫山庙》,为唐代后期著名女诗人薛涛所作。薛涛(?—约834),字洪度,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带)人。自幼随父入蜀,后入乐籍,成为歌妓。韦皋任川西节度使后,召令侍酒赋诗,称为女校书。其诗多赠朋惠友之作,不少作品情调伤感。晚年居成都浣花溪创制深红小笺写诗,时称“薛涛笺”。由于薛涛善歌舞,工诗词,故当时的一些名士如元模、白居易、杜牧等,都与之交厚,颇多唱和。她的书法极佳,有所谓“写得薛涛查草帖,西湖纸价可能高”的评价,可见声誉之高。她还精于工艺,所创制的深红小笺,尤为人们喜爱,称为“薛涛笺”。当时有一对联赞道:

沧海白,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厅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贴,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世置吾己窗。

把薛涛笺作为古今绝艺,与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相提并论,可见极负盛名。现在成都市望江公园尚存“薛涛井”。原有《洪度集》一卷。后人将她与李季兰的诗合辑成《薛涛李冶诗集》二卷,《全唐诗》编薛涛诗一卷。

从这首诗的题目可知,作者曾到过巫山,并曾亲谒巫山庙。但很明显,这个“巫山庙”并非现在所说的“神女庙”,而是高唐古观。作者在第一句诗中也说的是“访高唐”。高唐观建在离古县城半里许的半山腰上,烟霞弥漫,草木繁盛,宛如仙境一般,乃我国最著名的寺观之一。观中有一乾隆碑说,高唐观“林木繁荫,春夏会,鸟语花香,诗人骚客,游览其间,朝而往,暮而归,诚胜地也……”

当然,谒巫山庙,无一例外地就会使人想起战国楚人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也就自然会使人想起那楚襄王如果不是荒淫无耻,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又怎么会有亡国之厄之恨呢?你看,就连庙前的杨柳,也惆怅地在那里摇晃不定,有如美女在那里皱眉叹息一样。作者利用眼前景物,运用拟人手法,借物怀古,抒情达意。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常以柳喻眉,但此诗最后两句,却以眉喻柳,颇出新意,十分耐人寻味。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