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雅塑形象 千秋铸师魂》(作 者:蒋 华)

巫山文献
201503-2313:53
分享

有人说:世界上两种职业很重要,一种是医生,另一种是教师。医生救死扶伤,关系人生命安危;教师传道授业,影响人的未来。二者比较,医生每次只能决定一个人生命安危,教师每次却能影响一群人,推而广之,决定的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未来。窃以为,后者似乎更关键啊。

教师“身教重于言教”的职业特殊性,决定其教书与育人密不可分,教师形象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成为其最直接的精神导师。 如此观之,教师形象不可谓不重要!作为一位教师,笔者心中教师形象,可概括为:言谈文雅,行为儒雅,情趣高雅。

言谈文雅。言谈,是人际交往的开始,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文雅”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温和有礼貌,不粗俗”。教师作为一个接受过较高文化洗礼的人群,谈吐彬彬有礼,态度诚恳有节,已成为自身职业素养的必然要求。如果为其言谈划一条底线的话,应该是“不粗俗”。

言谈可以通俗,但不可以粗俗。那种以肉麻为有趣,视粗鄙为豪爽的谈吐实不可取。“传道、授业、解惑”者口中,切不可粗话连篇,荤话满口,远离粗、荤、脏、黑、怪话,这是职业身份使然,亦是肩头的这份责任的必然。看着眼眸澄澈的莘莘学子,请为他(她)们营造一方纯洁的语言净土,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

行为儒雅。行为,指人的姿态与风度。在你举手投足间彰显修养与内涵。“邯郸学步”这个成语嘲讽了一个燕国人对赵国邯郸人走路的盲目模仿,但反过来想一想,邯郸人区区走路的潇洒之姿即有如此的魅力,路走的好都有外国粉丝了,可见行为的吸引力又该有多大!

“儒雅”有两层涵义:①学问精湛。②气度温文尔雅。追溯“师范”二字的渊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岂不恰与“儒雅”交相辉映,相映成趣吗?儒雅的教师仪态自有种难以抗拒的人格魅力。近代大学者李叔同先生在浙江第一师范任教时,常常只要在教室门前一站,喧嚣的教室顷刻鸦雀无声。何哉?大家全被先生的儒雅之风所震慑了。想来能写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人,气度自然非同凡响。

苛求我们人人具备儒雅之风恐难实现,如果要为我们的行为划一条底线的话,我认为应该是“不越礼”。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纵然此礼与彼礼有所不同,但职业要求我们的行为能垂范世人,即能遵循社会普遍的道德准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越礼”当是我们行为的底线。

情趣高雅。如果言谈与行为是教师形象的两翼,那么情趣就是决定教师形象高低的大脑与心脏。情趣指人的性情志趣,高雅即高尚也。一个人性情志趣高尚,恰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塑造的脱俗高士,“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情趣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看不见摸不着,却在你我之间真真切切地感受的到。西谚说:“一夜可以出一个百万富翁,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两者高下立判何在?就在“情趣”二字上。千秋基业,教育为本,这关乎民族的前途,国家的未来,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情趣高雅自然顺理成章。高雅的情趣来自哪里?子曰:“学,不可以已也!”诚哉斯言。知书方能明礼,勤学方能善思,腹有诗书气自华源自不懈的学习。

言谈文雅,不可粗俗;行为儒雅,不得越礼;情趣高雅,爱上学习。优秀的教师,他(她)风度翩翩的形象:应像大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应像春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应像松柏,松柏常青,岁寒知洁。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