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惟惯谄王公 ——陆游巫山写性情

巫山文化
202110-2816:03
分享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乾道八年(1172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

陆游乾道五年(1169年)十二月被委任到夔州当通判,他于次年闰五月十八从家乡启程,至十月二十七始到达夔州,历时五个多月,沿途写下了著名的日记体游记《入蜀记》。

《入蜀记》较详尽地记录了沿途所见所闻,陆游的《入蜀记》与同时代著名诗人范成大的《吴船录》(《入蜀记》从三峡下游向上,《吴船录》则从上游向下,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形成双璧,较完整准确地记录了古代三峡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各地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情况,成为我们研究三峡地区尤其是巫山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现将入蜀记关于巫山的部分抄录于后:

乾道五年十二月六日。得报差通判夔州。方久病,未堪远役,谋以夏初离乡里。

六年闰五月十八日。晚行,夜至法云寺。兄弟饯别,五鼓始决去。

十月……

二十二日。发巴东,山益奇怪,有夫子洞者,一窦在峭壁绝高处,人迹所不可至,然髣髴若有栏楯,不知所谓夫子者何也。过三分泉,自山窦中出,止两派。俗云,三派有年,两派中熟,一派或绝流饥馑。泊疲石(培石)。夜雨。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裴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祠旧有乌数百,送迎客舟,自唐夔州刺史李贻诗已云“羣乌幸胙余”矣。近干道元年,忽不至。今绝无一乌,不知其故。泊清水洞。洞极深,后门自山后出,但黮暗,水流其中,鲜能入者。岁旱祈雨颇应。权知巫山县左文林郎冉徽之、尉右迪功郎文庶几来。

二十四日。早,抵巫山。县在峡中,亦壮县也。市井胜归、峡二郡。隔江南陵山极高大,有路如线,盘屈至绝顶,谓之一百八盘,盖施州正路。黄鲁直诗云:“一百八盘携手上,至今归梦饶羊肠。”即谓此也。县廨有故铁盆,底锐似半瓮状,极坚厚,铭在其中,盖汉永平中物也。缺处铁色光黑如佳漆,字画淳质可爱玩。有石刻鲁直作《盆记》,大略言:建中靖国元气,予弟叔向嗣直,自涪陵尉摄县事。予起戎州,来寓县廨。此盆旧以种莲,余洗涤乃见字云。游楚故离宫,俗谓之细腰宫。有一池,亦当时宫中燕游之地,今烟没略尽矣。三面皆荒山,南望江山奇丽。又有将军墓,东晋人也。一碑在墓后,跌陷入地,碑倾前欲压,字才半存。

二十五日。晡后,至大溪口泊舟。出美梨,大如升。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唐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疋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

在《入蜀记》中,陆游记录了在巫峡的所见所闻,感异于三分泉的神奇,十二巫峰的高峻,神女峰的俏丽,如鸾鹤翔舞徘徊的巫云,神女庙鸦的神异,虔诚拜谒了妙用真人祠。与此同时还描述了清水洞祷雨的灵异,有胜归、峡二郡的市井,南陵山的高峻,一百八盘(为施州正路)盘曲小路行走的艰辛,黄庭坚对县廨汉盐铁盆的考证及《盆记》,游楚故离宫(俗谓之细腰宫)的感受,大溪如升美梨的惊奇等,描写得十分细致,使人读后有如亲临。

陆游在夔州任通判期间,巫山是夔州的属县,陆游自然少不了上下往来于夔巫之间,自然也少不了大量诗词文章的创作。对此,陆游在其《三峡歌》序里做了最好的说明:“乾道庚寅,予始入蜀,上下三峡屡矣”。现在我们就撷取几首陆游的“巫山诗”,一起来感受其无穷的艺术魅力。

谒巫山庙两庑碑版甚众皆言神佐禹开峡之功

而诋宋玉高唐赋之妄予亦赋诗一首

真人翳凤驾蛟龙,一念何曾与世同。

不为行云求弭谤,那因治水欲论功。

翱翔想见虚无里,毁誉谁知溷浊中。

读尽旧碑成绝倒,书生惟惯谄王公。

这首诗写于乾道六年十月二十三日。陆游在《入蜀记》中记载“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诗人认为神女是“翳凤驾龙”的真人,绝不会像世人想象的那样去自荐枕席于楚王,也不会因为助大禹治水后而去邀功图赏。同时在诗里也表达了自己刚直不阿不会谄媚权贵的态度。

闻 猿

瘦尽腰围不为诗,良辰流落自成衰。

也知客里偏多感,谁料天涯有许悲。

汉塞角残人不寐,渭城歌罢客将离。

故应未抵闻猿恨,况是巫山庙里时。

这首诗写自己在外地为官十分愁苦,腰围瘦尽连诗也懒得作。虽然知道客居他乡少有知己,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不能适应,但怎能料到有这样严重,汉塞号角时隐时现简直使人无法入睡,尤其是听到巫峡凄惨的猿啼,更增添了“我”的愁闷和思乡之情。陆游像这一类的诗我们还可以找到不少,如《湖村月夕》:“客路风尘化素衣,闲愁冉冉鬓成丝。平生不负月明处,神女庙前闻竹枝。”表现出一种闲愁与无奈。

十二月十九日晚巫山送客归回望西寺小阁

送客沙头落日催,遥看重阁更同来。

清尊与闷都倾尽,倦马和诗总勒回。

憔悴远游悲骑省,豪华前事记章台。

归时灯火参差晚,自脱征衣拂帽埃。

这首诗原题为“十二月十九日晚巫山送客归回望西寺小阁缥缈可爱遂与赵郭二教授同游抵夜乃还楚乡偶得长句呈二君”,并自注“是日所携酒具饮尽”,很显然送客饯行是要喝酒的,但他们喝得很多,把酒具里的酒喝光了,目的是想让郁闷和忧愁与清尊(酒尊,喝酒的器具)里的酒一同倾尽,但这又怎么可能呢?因为仍然会“憔悴远游悲骑省,豪华前事记章台”。“自脱征衣拂帽埃”,原来一回到家就有妻子帮忙脱掉外套,拂去帽子上的灰尘,现在这些都只有自己做了,表达了无可奈何的心情。

余年四十六入峡忽复二十三年感怀赋长句

当年吊古巴东峡,雪洒扁舟见早梅。

宋玉宅边新酒美,巫山庙下暮猿哀。

樵柯烂尽棋方剧,客甑炊成梦未回。

已把痴顽敌忧患,不劳团扇念寒灰。

#p#分页标题#e#

这是陆游进入三峡二十三年后也即六十九岁写的一首感怀诗。主要回忆了自己在三峡地区凭吊古人和探访名胜古迹“宋玉宅”、“巫山庙”的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通过几十年的奔波对一些事情有了新的感悟,认为自己不过是做了一场黄粱美梦,但等自己醒过来时已经“樵柯烂尽”为时晚矣。

三峡歌九首并序(选二)

乾道庚寅,予始入蜀,上下三峡屡矣。后二十五年,归耕山阴。偶读梁简文帝《巴东三峡歌》,感之,拟作九首。实绍熙甲寅(1194年)十月二日。

其一

神女庙前秋月明,黄牛峡里暮猿声。

危途性命不容恤,百丈牵船侵夜行。

其二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明月中。

作者在《三峡歌九首》序里既说了写诗的时间(离开三峡二十五年后,绍熙甲寅十月二日)、地点(山阴家里),还说明了写诗的缘由和内容(因读梁简文帝《巴东三峡歌》感之,也拟作九首关于三峡的诗),因而解决了系年地点诸问题,让人明白诗人写诗的意图。梁简文帝《巴东三峡歌》(有学者对所属有争议,认为极有可能是当地民歌,时间应早于晋时,当在屈宋时期甚至更早)云: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

既然陆游的三峡歌本于此,其基调自然也会沉郁悲切,事实上正是如此。头一首通过对三峡夜晚凄凉哀绝气氛的营造,反映三峡船工不幸的悲苦生活。诗说神女庙前秋月明朗,黄牛峡里的啼猿悲鸣。而在这秋风瑟瑟的峡江里,到处隐藏着危险,而人的生命又根本不容怜恤,你看那夜色下人们为了生活还在那里冒险用纤绳拉船。表现了作者对三峡人民尤其是峡江船工的悲怜情绪。

第二首诗主要描绘巫峡秋景如画,但语调仍然显得抑郁低沉。南宋地理总志《方舆览胜》载:巫山十二峰分别为圣泉峰、登龙峰、望霞峰(神女峰)、聚鹤峰、松峦峰、集仙峰、朝云峰、起云峰、飞凤峰、翠屏峰、净坛峰、上升峰。江北江南各六峰,其中江南有三峰在江边,另三峰在江南神女溪里。所以这首诗里说,巫山十二峰只可以看到九座,而站在船头,那漫山遍野充满秋空的红红绿绿花草树木扑面而来。据说这里早晨云霞满天傍晚则细雨霏霏,怎么看不见呢?恐怕那只是一种虚假的传闻吧?昨夜在皎洁的月色中只有猿猴的声声啼鸣在四处回荡。

感 昔

负琴腰剑成三友,出蜀归吴历百城。

最是客途愁绝处,巫山庙下听猿声。

这也是一首陆游回忆曾经在巫山客留的一段经历。当时他只身前往夔州任通判(三友,自己、一把琴、一把剑之谓),甚是清苦,后来即出蜀保家卫国,但仍时常记起客居三峡时那种愁苦的生活。

在三峡任夔州通判期间,陆游对巫山印象很深刻,我们可以从他大量运用巫山典及回忆在三峡时生活的诗章可以看出来。如“朝云梦断知何处,倩双燕、说与相思”(《一丛花》)“此夕何年,来赋宋玉高唐”(《玉蝴蝶》),等等。

此外陆游在夔州时还为巫山写过一篇《对云堂记》,也很为世人称道:

巫故郡,自秦以来见于史。其后罢郡,犹为壮县。杜少陵扁舟下白帝,过焉,为赋归字韵五字诗。诗传天下,由是巫县名益重。

宋建中靖国之元,黄太史始脱钩党,自蜀之荆,访少陵遗迹,客县治之东堂,留字壁间,有“坐卧对南陵云山阴晴变态”之语。距乾道辛卯,逾一甲子,无举出者。

鄄城李德修来为令,风流儒雅,翩翩佳公子。因废址作堂,与客落之,举酒属山阴陆务观曰:“子为予名,且记复兴之岁月。”务观既取太史语名之,且曰:“仆行年五十,阅世故多矣。所谓朝夕百变者,奚独云山哉。一日,进此道,幻翳消,情尘灭,真实相见。虽巍乎天地,浩乎古今,变换不停,与浮云游尘,空华眚晕,初无少异也。德修方吏退时清,坐堂上,试以仆言观之。”

德修名普,务观名某。腊月乙卯之夕,大醉中,秉烛梅花下记。

这篇《对云堂记》写于乾道七年(1171年)。时任巫山县令的山东李普(字德修),因原县署东堂垮塌而又在旧址上进行了复建,竣工后就恳请陆游为之题匾。东堂是专门为文人雅士聚集品茗论诗或吟诗作赋的地方,据说当年黄庭坚访杜少陵遗迹,就曾留字东堂壁间,并有“坐卧对南陵云山阴晴变态”之语。陆游对此邀请自然欣然允诺,但他认为堂名一定要取得贴切,既要典雅又要有一定教化作用。他从黄庭坚的“坐卧对南陵云山阴晴变态”之语中似乎得到一些启示,当他把自然界的云山朝夕变化与自己的身世和几十年的阅世经历联系起来时,突然得出“朝夕百变者,奚独云山哉”的顿悟,尤其是想到自己空怀济世之才和报国热情,仕途之坎坷,而壮志终究难酬时,这样也就自然发出“虽巍乎天地,浩乎古今,变换不停,与浮云游尘,空华眚晕,初无少异也”的慨叹了。他一边喝着酒,一边想到人生如浮云,对人生如对浮云,不知不觉已经大醉,在醉意中他便将堂名命名为《对云堂》,并书写在大柏木横匾上。同时又乘醉在堂前梅花下,秉烛挥翰,笔不加点将“对云堂”取名来历及经过写成《对云堂记》。后来这《对云堂记》就被镌刻在一块大石碑上供世人观看,同时也收录到了他的《渭南文集》里。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