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为先 民力为主 民意为重 铺就山民幸福路

社会保障
201411-1014:01
分享

 

(记者 王忠虎 通讯员 黄玉兵)日前,记者在县交通局采访时获悉,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公路行政村通畅率达到38%,农村公路通达深度、通行能力和整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在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中,我们秉承‘建好路、管好路、用好路’的发展理念,坚持民生为先,民力为主,民意为重的原则,使农村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变,让相当一部分的农民从肩挑背驮中解放了出来。”县交通局局长李元华介绍说。

 

    民生为先

 

    攻坚力度前所未有

 

    过去,在乡镇不难见到这样的尴尬场景:因为无路,村民们卖一头肥猪,要请三四个劳动力抬着去卖,好几公里山路走下来,去掉运费,“一头猪4条腿等于少了1条腿”。还有的地方,每遇秋、冬连雨天,就得眼睁睁地看着像柑橘、魔芋、中药材等类的东西倒进化粪池,分文不值。即使采摘下来的果子装上了车,外运时也常常因汽车在泥泞的山路上摇晃、颠簸,被挤压变成了“果酱”等。

 

    面对这些现状,怎么办?修路!

 

    按照“统一规划、干部引导、村民自治、钱物民管、贫困减免、财务公开、民主监督”的工作思路,把农村公路有机融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布局,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

 

    “坚持民生为先,就是交通局党委的一个政治承诺,也是贯穿整个交通工作的方针。”李元华如是说。

 

    民力为主

 

    合力破解“筹资难”

 

    口袋薄和“吃饭财政”是我县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开展农村公路建设,钱从何来?

 

    资金问题,是制约公路建设的关键。县交通部门积极探索,不断拓宽筹资渠道。在积极争取国家补助的同时,充分发挥“乡镇垫底子、县上铺面子”的作用。近年来,争取市交委资金,实现近几年最好效果。争取三峡后续项目资金、对口支援资金、县财政资金,争取银行缓还贷款,争取市安监局融资防护栏建设资金。

 

    “多元化筹资的投入机制,变成一把把打开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瓶颈’的金钥匙。”交通局一位负责人说。

 

    在县交通局的影响带动下,像官渡镇也在筹资方式上做起了文章——“集资”变“捐资”。官渡镇党委书记田远海解释说,集资体现的是平等原则,捐资体现的是自愿原则;集资是被动型的态度,捐资是主动型的作为。一字之差,弱化了“任务观念”, 体现了“各尽所能”,老百姓的意愿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据了解,去年,官渡镇启动通村通畅道路建设工程以来,全镇上下齐心协力,大胆探索新的筹资机制,全社会捐资总额高达600多万元,群众投工投劳1.2万余个,使12个村的水泥路顺利启动。

 

    同时,他们利用宅基地复垦、扶贫开发、水利建设、财政投入等资金,打捆投入通村通畅路基达标工程建设。不少村民也纷纷解囊,支持公路建设。“修路是好事,我们老百姓愿意出这个钱。”松林村一组一村民对记者说道。

 

    民意为重

 

    拓宽大山里农民“幸福路”

 

    路连接着梦想与现实,从一个穷乡僻壤伸出,点燃了无数村民致富的希望。

 

    “如今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还要通客车,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这可是我们几代人的盼望。”官渡镇竹林村68岁的任忠贵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而在官渡镇双月村,今年快60岁的村民张伯说,他在双月村里生活了一辈子,以前全是山路,想下山,得走上3、4个小时,如今路段已经修理平整,只待铺上水泥,比以前方便太多了。

 

    “现在道路交通可以说是方便多了,下一步重点就是谋求发展和致富。”康王村的一位村干部表示。

 

    以官渡镇为例,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762元,同比增长36.3%。自2012年实施“道路交通建设提速发展年”以来,官渡镇粮食总产26865吨,比上年增收1.7%;地区生产总值6.3亿,比上年增加8.6%,本级财政收入230万元,比上半年增加5%;固定资产投资7500万元,比上年增加20.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96万元,比上年增加23.5%。“这种经济总值的变化是因为四通八达的道路建设盘活了资源,引进了资源。”该镇镇长向运亚称。

 

    道路通,百业兴。乡村公路好走了,城乡距离拉近了,信息流通快捷了,群众出行方便了,对外交流扩大了,运输成本降低了,综合效益提高了……

 

    巫山,越来越多的村庄、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正如官渡镇一样分享着乡村公路快速发展带来的实惠。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