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旅游“金三角”的“金”字招牌

旅游线路
201411-1316:08
分享

巫山、奉节,虽与巫溪毗邻,却少有游客由此过来。2011年底,巫山曾开通了到巫溪的旅游大巴,结果因游客太少最终惨淡收场。

  去年,巫溪接待游客185万人次,旅游收入8.2亿元;奉节接待游客602.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8.55亿元;而作为全市唯一的“中国旅游强县”,巫山去年接待海内外游客50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8.4亿元。虽然看起来“各有斩获”,但三县相互共享的游客很少。奉节、巫山的游客主要来自传统三峡的“过境游”,旅游给当地仅带来微薄的门票收入,综合效益并不高。

  作为旅游资源富集县,去年三县共接待游客1288.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5.15亿元,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别仅占全市的4.4%和2.7%。

  这与当初倡导打造旅游“金三角”的初衷相去甚远。

  “‘金三角’还停留在理论上,没有实质性推动。”奉节县旅游局纪检组长田发平说,市级层面没有一个统一的“号令”,三地在开发建设、旅游营销等方面还是各搞各的,没形成合力。

  “联席会在巫山召开过2次,在奉节召开过1次,提出‘共通信息,共同宣传,无障碍旅游’,还发表过宣言。但这基本上没发挥作用。”巫山旅游局副局长张平说,到现在为止,三县之间还没有一条成熟的旅游线路。

  交通壁垒是主因,为争利益相互“拆台”

  “山路走起来好辛苦。路上的时间太久,来一趟实在不容易。”资深旅游人士盖艳峰曾作为国内知名旅游产品某网站专家,专程考察过巫溪旅游资源。她说,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独特性和可进入性都很重要,游客希望“快进、快出、慢游”。

  “交通壁垒是主因。”巫溪县委常委李先斌说,“金三角”内景区虽相连,但没有一条可直达的旅游交通道路,互通的可进入性较差,断头交通制约“金三角”发展。

  奉节、巫山之间有长江黄金水道。渝宜高速巫山段通车后,奉节至巫山陆路交通已从原来2个小时缩短到上下高速1个小时。但从巫山至巫溪,水上交通要5个小时,陆上也得3个多小时。而从奉节到巫溪,陆路交通至少要3个小时,路窄、弯多、坡大,沿着大山转圈圈,转得人迷迷糊糊。

  严重的“本位主义”,加之三地没能建立利益分配协调机制,也是导致旅游“金三角”难以构建的原因。

  巫溪县旅游局局长江莹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巫溪游客坐游船沿大宁河而下,到和巫山接壤处,要多给20到50元景区门票。“一开始,连巫溪本地人都要收,后来经过协调,本地人出示身份证才不收。”

  为大宁河景区内门票收费,巫溪、巫山扯皮不断。2005年,巫溪曾推出“宜昌-奉节-巫溪-巫山环线游”,只搞了3天就停止了接团。“领导多次协调,现在仍存在问题。只不过大宁河旅游没兴起,所以搁置争议了。”江莹说。

  还有个小插曲颇值得玩味。巫山、巫溪曾为过境铁路争执,发动网络投票。“巫溪53万人,投票的有37万人,有的在外地打工的,路过网吧,都要进去为巫溪投两票。”巫溪宣传部副部长余明芳说,就是没人想过,铁路可以从两县之间过。“这反映了各自为政的心态,无论民间,还是官方。”

  经济总量小,三县更青睐“大金三角”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