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敬春:只要心中有乾坤 敢拿青春赌明天

巫山骄子
201901-2813:59
分享

“人穷并不可怕,就怕穷还没志气。我没有理由不去努力奋斗,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采访结束后,耳畔一直萦绕着刘敬春说的这几句话,铿锵有力,落地有声。

刘敬春,历经贫穷,病痛。短短1年时间,白手起家,发展了110亩葡萄,300余亩柑橘产业,从负债20多万元的低保户,走向如今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究竟是什么让这个34岁的男人如此雷厉风行?

 

615c35a5eff94d6792483769b0399656.jpg

 

“因为穷,对妻儿的责任感戳疼了我的心。”

 

故事还得从2011年那场病痛说起。

刘敬春,家住双龙镇安静村6社。自从三峡移民后,因为交通极为不便,双龙镇安静村几乎成了一个死角旮旯。贫穷成了这里村民的一种常态。2009年,刘敬春与妻子肖艳结婚,日子依然过得很紧巴。2010年大儿子的出生,本以为可以为家里带来些喜气,不曾想大儿子患有裂唇,夫妻俩心头被戳一道伤。

那时刘敬春一家三口与父母挤在几间破旧的土坯房里,十分不方便。2011年春节过后,夫妻俩借了3万多元,在老屋旁建了几间平房,虽然只有60几平米,总算是一个新家。

儿子一天天长大。

“儿子总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一想到他将来长大了会是个残疾,我就心里疼痛不已,就算再穷也要为他去做手术。”肖艳回忆说,刚把房子建起,两口子又向亲戚凑了1万多元,到重庆协和医院为儿子做了第一次手术。为了给儿子治好病,刘敬春两口子来回跑医院,四处借钱,几次手术后,儿子的病情好转,可生活的压力已经让刘敬春心力憔悴。因为劳累过度,时常感觉腰部疼痛不已。

“我那时候时常疼得腰都直不起来,当时因为没得钱,不敢去医院看。实在着不住了,才去重庆协和医院做了个检查。”刘敬春说。

真是屋漏又逢连雨天,狂风专打薄皮船。刘敬春被查出患有腰椎结核病,不能再做体力了,需要立即动手术,不然会有瘫痪的危险。可是儿子还躺在病床上,已是负债累累的他该怎么办?

2011年5月,刘敬春拿着从邻居家借来的1万多元走进了手术室。在病床上躺了6个月后,他出院了。这时候,他和儿子所花费用已经欠债10万元。加上建房所借的钱,全家已背上了近20万元的债务。刘敬春全家一年的收入算尽还不到1万元,这笔债务数目简直是天文数字,如大山一样压在刘敬春的肩上。

 

村民就近务工。.JPG

村民就近务工。

 

2012年年底,刘敬春的第二个儿子即将降临。可就在这时后,刘敬春的身体再次发病,因腰椎引起腹部淋巴化脓。就在他要去医院手术的时候,老婆却要临产。家里几乎一贫如洗,自己还不能在身边伺候。当时他匆匆的宰了只母鸡,炖了一大锅鸡汤给坐月子的妻子后,自己赶往医院进行第二次手术。

“我躺在病床上,心里很不是滋味。老婆和儿子跟我受苦,我自己身体也不行,不知道怎么办。”刘敬春不愿回忆起那一段岁月,他说他忘不了妻子哀怨的眼神。也就是在那时候,自己心里就暗自下定决心,这辈子无论如何都要博一回,为了老婆和两个儿子不再受苦。

 

“人穷不可怕,就怕没有志气。我没有理由不去奋斗。”

 

困境中的人,一旦心中有了方向便不再迷茫。

刘敬春说:“我虽穷,但是我有老婆有孩子,还有父母,我没有理由去破罐子破摔,必须要找出路。”

他去外地打过工,做过电焊工,修过摩托车。可是所挣的钱除了家庭开支以外,所剩无几,依然无力扭转家庭称重的负担。

所幸,2015年全国脱贫攻坚战号角吹响,扶贫政策如春风吹到了安静村。刘敬春被纳入低保户,一家4口人每个月低保费用有700多元,加上生态搬迁补偿款虽然相对于债务来讲如杯水车薪,但也总算可以解燃眉之急。

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开战,作为全市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双龙镇,也逐渐开始复苏。2020年,巫大高速建成后,将有两个出口在双龙境内钱家坝和龙雾村,使得双龙镇的交通大格局逐渐成型,迎来了乡村旅游和产业发展的机会。

届时,安静村距离钱家坝高速出口仅有5公里的路程,距县城仅有17公里。由于外出务工的多,安静村的很多土地都成了闲置土地。

 

村民忙着移栽柑橘苗。_看图王.jpg

村民忙着移栽柑橘苗。

 

“这里海拔在400多米,日照时间长,很适合柑橘、葡萄等产业发展。”刘敬春总感觉机会正在慢慢的靠近,总想做点什么。

2017年,机会来了。刘敬春以20万元从一家葡萄种植亏损的大户接手110亩葡萄基地,取名为“紫珍珠葡萄园”。当时,身无分文的他恰好享受了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向亲戚朋友凑了20万元,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10月30日,在刘敬春的葡萄园里,他正在双手捧着牛粪,给葡萄树苗施冬肥。一双长满老茧的手,健壮有力,秋日的阳光照射在他脸上,古铜色的肤色印着他会心的微笑。后背的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裳,在他身后,一排排修枝之后的葡萄枝杆,如列队的卫兵整装待戈。

“要种就种绿色无公害葡萄,要做就做品牌。”刘敬春说,他家的葡萄,从不打药,不施化肥,全是人工除草,使用农家肥,所以口感好,远近口碑都很好。

苍天不负有心人,一份付出一分收获。如今,110亩葡萄园已初具规模,今年已产葡萄2万多斤,收入16万多元。按照刘敬春的预算,明年进入丰产后,产量将会成倍增长,收入也会逐年增加。

在他另一处发展的300亩柑橘产业田间,1万多株默科特柑橘树苗正在大量的移栽入地,估计在11月中旬将全部移栽完成。

 

“我心里还是想,不光自己脱了贫,还要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在他家的柑橘产业田里,10来名工人正在忙录的打窝距,放苗、培土……场面十分热闹。

为了确保移栽的成活率,刘敬春现场手把手的对工人进行技术培训指导。这里需要回土20公分,那里需要浇透水份等,他一边演示一遍讲述移栽的方法。只见他双手捧着新培的土壤将小树苗偎依得稳稳当当,四平八稳。那认真的神态,恍惚他手中捧着的不是泥土和树苗,而是他未来幸福的梦想和希望。

在他的精心培育下,每一位在他的田间务工的村民很快就成了管护行家。

“我们这里以前都种三大坨,交通不好,那几块田是越刨越薄,一年到头还没得收成。现在刘敬春带头来发展产业,他以前那么穷,现在搞产业还有个搞头。我们在家门口打工,一年可以挣5000多块工钱,比种田划算得多。”贫困户张远登说,还把自己家的2亩多地租给了刘敬春,每年还可以收1000多元的租金。今年55岁的刘鼎贵已经在刘敬春的产业园里打了两年的工,每年可以挣4000多元,家里还喂了4头肥猪,一年收入也近万元。

因为村里有了刘敬春的产业,像张远登和刘鼎贵这样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的村民常年有20几个。他们既挣了钱又顾了家,一举双得,都十分乐意。

“人不怕穷,就怕志短。带着‘贫困户’的帽子,我心里一直很憋屈,总想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摘掉这顶帽子。”这是在2017年12月份全县脱贫故事微访谈节目中,刘敬春这样说。

“今年3月份,市文联领导陈若愚来我家时,叮嘱我不但要自己脱贫,还要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他的这几句话我一直都放在心上。”刘敬春说,每次领导来关心他的时候,叮嘱他的话他都记得特别用心。

 

刘敬春给葡萄树施冬肥。_看图王.jpg

刘敬春给葡萄树施冬肥。

 

“刘敬春现在是我们村的致富带头人,他很有思想,也很有格局。去年以前,他们一家一年低保收入8000多元,可是相当于一个村干部的工资,他主动三次向我申请退出低保享受。”安静村村支书赵长保告诉记者,现在已经将刘敬春作为村里的接班人在重点培养,希望他能不负村民的厚望,带领2000多村民共同发展产业,发家致富。

都说搞农业是周期长,风险大的行业。刘敬春有他自己的想法,他说:“只要把心摆正,不急功近利,守住质量做品牌,也是会见效益的。再说,自己享受了政府那么多红利政策,总也得要做个知恩图报的人。”

也许是曾经有过最苦难的经历,喂大了内心的格局。按刘敬春自己的打算,他不光是让村民在他的产业地里打工挣钱,他还想通过自己发展产业成功以后,让村民看到希望,转变思想后,带领大家一起来当股东,搞种植。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