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举德 :圆了村民饮水梦

巫山骄子
201412-1507:00
分享

   

   巫山报讯 (记者 卢先庆) “老头子,你现在每天晚上就能洗脚了,想洗几次就几次,好吗?”日前,在平河乡陶湾村3组一户农家里,81岁的黄艺香挽起 丈夫杨发钊的裤腿,轻轻地抚摸着那条满是伤疤,并且有点发红发肿的腿,大声地说道。
    杨发钊今年86岁,曾是一名抗美援朝的老兵,战场上因左腿受伤而退役。现在,腿上还残留着几块弹片,一遇刮风下雨,伤腿就会发炎肿痛,每天晚上不用热水洗一洗,就会痛得睡不着觉。
    为了给老人洗腿,老伴黄艺香总是每天一大早起来,就去一公里外的地方挑一担水,晚上一定要留足一壶热水。“老头子啊,你晚上少洗一次行不行啊。”每当黄艺香身体患病或劳累过度时,她总会唠叨几句。
    不过,这一情景再也不会出现了。
    今年5月,陶湾村村民盼了多少辈的饮水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家家户户安上了自来水管。龙头一拧,白哗哗的水顿时流了出来。
    梦想:村里的人有水喝
    说起解决饮水问题的事,村民们无一不竖起大拇指,感谢他们的村支书陶举德。
    采访中,村民告诉记者,陶湾村一直就缺水,全村2388人、641户人家,只有2口能出水的泉水,大部分村民饮水靠上天下雨,或到河沟下面去挑水。
    今年45岁的陶举德,在陶湾村当了18年的村支书。他从小就吃过挑水的苦,心中一直想着,要是有天不再挑水吃了,那该多好啊。
    1994年,26岁的陶举德当上了该村的支书。
    1999年的一件事,让他有了为村民找水的念头:当年,村里修建村学校时,因缺水, 建筑用水要用车子到平河乡的河里去拉。“一天拉几次,费工又费钱。”
  “把水源找到,在我当村支书期间,一定要彻底解决村民的饮水问题。”成了陶举德的梦想。
  2001年,陶举德向上级争取了一口1000立方的水池。
  “一口水池,杯水车薪,根本不能解决村民吃水难的问题,每年冬季还是严重缺水。”陶举德说,尤其最近5年来,村里原有的2口山泉水也越来越少,吃水问题更加严重化。
  2009年,全村的人在给村委会工作打分时,几乎全部划了个“叉”。
  “这更坚定了我找水的想法。”陶举德向村民承诺:不解决村民的饮水问题,我就辞职。
  找水:踏遍方圆100公里
  于是,他把思维从原来打水池转向了找水源。
  从2009年开始,陶举德一个人就经常出入深山老林中寻找水源,他相继踏遍了周围的4个村、2个乡镇,近100公里的范围。
  一天,他听说全村最高的一个叫原岩子的地方,有一股水。他兴冲冲地爬了上去,却发现那股水很小:雨季就才小酒杯粗。
  2010年,他找到了一股小龙水,解决了2个社村民的饮水问题。
  全村和相邻的几个村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水。怎么办?
  此时,平河乡党委书记邓勇打气道:你怎么不到相邻的其他乡镇去找呢?只要你们找到水源,我们就全力支持安装引水管道。
  “小时候,我到湖北去背粮食,经过竹贤乡时发现一股水……”一村民回忆道。
  得此消息,陶举德连忙与村里的干部前往查看:水很大,但海拔低,肯定引不到村里来。
  灰心之余,该村村民告诉他,相邻的骡坪镇团山村彭家湾上,还有股比这好的水源。
  第二天,他们找到了团山村,终于发现了一股碗口粗的山泉水。
  引水:19公里引水管道
  回到村里,陶举德抑制不住兴奋,急忙向乡政府报告了这一好消息:水找到了,要安装几公里的管道,行不行?(他怕乡里不同意,提前打了埋伏,将19公里的路程说成几公里。)
  “行,只要你们和当地村民洽谈好了,我们乡上立即立项。”
  然而,引水过程也一波三折。
  第一波折:“不行,这水我们自己就没吃,不能给你们引走。”“水引走了,干旱时我们吃啥……”当地村民不同意,陶举德就再三再四去联络感情,协调关系。经过8次协商后,终于敲定了引水协议。
  第二波折:负责安装设计的技术人员现场一查看,当即吓了一跳:19公里远的引水管道铺设不说,其中还要跨越一条700多米长、800多米深的山谷,施工难度太大,在全县没有先例。
  村里群众召开一事一议会承诺:安装管道村里人自己负责,技术人员帮设计好就行。
  第三波折:初步概算:安装引水管道需要100万元资金。
  乡上帮助寻求了市旅游局对口帮扶资金50万元,又在县扶贫办争取了12万元。还差近40万元,怎么办?
  村民说:我们自己投工投劳,只需要解决材料费。
  2012年10月,牵动着陶湾村所有村民的心的引水工程动工了。当天,如过节一样,村民们放起了鞭炮……
  功成:有了另一个梦想
  2013年5月3日,是陶湾村民从祖辈定居以来最大的喜事:自来水通了,再也不会缺水了。
  黄艺香老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水龙头下接了半瓢水,仰头喝上一口,甘甜的泉水和幸福的笑容融汇在了一起。
  而3组的村民杨亨珍却另有打算:安装水管之前,她就从大昌购买了一台做豆腐的机器。现在水来了,开个小加工坊,做点白豆腐和魔芋豆腐,在村里卖。“一个月做20多个豆腐,就能收入2000元。”
  “现在,我们村成立了专门的管护队,定期对引水管道进行管护维修。”陶举德的心还没闲下来。他说,虽然全村的饮水问题解决了,他还有2个愿望要实现:一是要解决全村社社通公路的问题;二是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建好村卫生室,让村民不再看病难。
  “只要我当村支书一天,我就会再为这2个梦想去努力!”陶举德还有一股不泄气的样子。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