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风为先,肃纪为要

执政为民
201410-3009:17
分享
正风为先,肃纪为要。干部的风纪问题,是人民群众认识党和政府以及党员干部最直接、最简便、最有效的途径。

深化正风肃纪,切实纠正“四风”,深入落实八项规定,把执行中央和省市区作风建设的各项规定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突出问题导向,聚焦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加强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推动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一是坚持开门正风肃纪纠正“四风”。把党员领导干部、机关工作人员作为正风肃纪的重点对象,明确干部作风“红线”。公开纠正“四风”,专项整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同城吃请、工作日午餐饮酒、公车私用私驾、公款送礼、公款旅游、公款吃喝或安排与公务无关的宴请、滥发津贴、补贴、奖金、实物、干部进会所、“酒局牌局”、健身和高消费娱乐活动等问题。开门请群众参与专项突出问题整治,让群众评判,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落实党委领导、纪委监督责任,建立纠正“四风”长效机制。完善正风肃纪工作常态化机制和违反“八项规定”问题“问责连带”机制。纪检监察机关常设纠风督查组,邀请“两代表一委员”、行风监督员、特邀监察员、媒体记者等各界群众参与监督。做到有案必查,对违纪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踩“红线”、闯“雷区”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对典型案件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坚持日常性监督与阶段性检查抽查相结合,通过群众举报、明察暗访等方式发现和纠正党员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启动“一案双查”追究党委领导和纪检监察监督不力的问责机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机制来考核。

三是抓住要害,切实纠正“四风”。对工作思想上存在的理想信念弱化、群众观念淡化、责任担当不足、精神状态不振、工作标准不高、抓落实不力、领导作风不民主、大局意识不强、办事不公、廉洁自律不严的问题,必须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思想教育严,问题整改严,正风肃纪严,动真碰硬,突出问题导向,做到“准、狠、韧”三个字。“准”,就是对问题准确定位、精准打击。“狠”就是发现问题一查到底,绝不手软,对于违规违纪特别是顶风作案的,做到“零容忍”,及时查处并通报。“韧”就是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拧紧‘螺丝’,上紧‘发条’,根除顽疾。

四是纠正“四风”突出重点。市、县(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重点解决政绩观不正确,不敢担当,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经济总量,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换一任领导、变一套思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问题。市、县(区)直属单位重点解决庸懒散拖、推诿扯皮,工作不落实、服务不主动等问题。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重点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滥用职权、吃拿卡要、执法不公等问题。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重点解决不关心群众冷暖,责任心不强,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简单粗暴、弄虚作假等问题。村、社区等基层组织主要解决软弱无力,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办事不公、损公肥私、假公济私等问题。

五是纠正“四风”,要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强化社区综合党委领导核心为目标,建立健全社区各类组织制度规范体系,发挥社区综合党组织在统领、协调、评议、监督和管理社区事务方面的职能。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深化“织网工程”,推动广大党员在“八小时”外联系服务群众、发挥作用;加强社区服务阵地平台建设,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建立稳定的基层组织运转和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制度,充分调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保证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把真正让群众受益作为检验改进作风的成效。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