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坪“三大板块”齐发力 阔步迈向“高山风情幸福之乡”

金坪
201409-2811:01
分享

 

金坪“三大板块”齐发力 阔步迈向“高山风情幸福之乡”

   

   党的建设:“三级三层”探新路

    记者 陈达平

    12月24日下午,金坪乡五星村。

    一农家院落里,煤炉燃得正旺,一排排木凳、木椅上,几十人团团围坐,有包花头巾的大妈、抽旱烟的大爷、穿夹克衫的小伙……炉火,把大伙的脸颊烤得通红。

    这是一个院坝会现场,会场的主角除了男女老少众多乡亲,还有乡党委书记水韦梁。

    我们的采访,就在这个寒风凛凛而又暖意融融的农家院坝进行。

    “召开院坝会是我们的干部联系群众、‘接地气’的好方式。今天主要是对当前的中心工作换届选举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作布置、宣讲。”水韦梁说,做工作,归根结底都是做“人”的工作。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最难。必须要下真功夫,要出“实招”。

    “我们的招数,就是在全县创造性地实行了‘三级三层’管理办法,让领导干部联片、中层干部驻村、一般干部包社,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得到了组织部门的认可。”水韦梁说。

    把干部联在“点”上,靠自觉更要靠制度

    “乡里7月专门下发文件,对三级三层管理作出调整。”水韦梁说,干部和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要把干部真正联在“点”上,靠自觉更要靠制度。

    制度可以有,大伙都认可。但是,制度怎么定?这个费思量。

    为了有一个好的制度,乡党委领导班子没有单纯地坐在办公室“抠”脑壳。他们迈开双腿,走到群众中问计。

    这一问,他们明白了:金坪乡幅员面积48平方公里,人口4429人。属于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小乡。由于受交通的限制,有的群众到县城一年也就一两次,“现在都还有上了年纪的人说生活好转了是沾了毛主席的光。”一位村干部苦笑着说。

    这一问,他们开窍了:只有解决干部在服务群众、落实工作等方面力度不够的问题,才能有效弥补金坪在交通、地域和信息上的不便、不畅、不灵……

    这一问,也最终问出了一项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好制度:他们根据“问”到的情况,加上集体的思考和智慧,探索实施了“领导干部联片、中层干部驻村、一般干部包社”的工作制度,被当地干部形象地称作“三级三层”,要求乡、村干部和党员同群众打成一片,并有具体的量化考核指标。

    医“懒病”就得较真,一个月出了俩“新闻”

    制度出台不久,一个爆炸性“新闻”就在金坪迅速传开了:一个月内,乡里发了两条通报,处理了2个人,而且还都是农民眼里“筛子面上”的人:

    5月16日,五星村团支部书记王某因违法开设采石场,心思不用在值班上,还阻扰安全检查,被免职;

    5月26日,五星村女党员胡某因家庭纠纷不去化解,反而故意殴打同村村民,被处以党内警告……

    “制度是把‘铁尺子’,对事不对人,哪个都一样。”事后,由于有制度在先,受到处理的当事人表示心服口服。

    如何执行好?金坪乡成立了督查小组,对工作不到位、不负责和不合“三级三层”管理要求的人和事进行定期督查。严格执行“半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所有干部必须严格执行乡党委政府各项制度和决定,对制度、工作执行不力的,导致工作出现延误的,一经发现,问题在哪个环节上就追究哪个责任人的责任。

    与此同时,该乡把民主评议干部作为加强干部管理的重要手段,包括开展村书记、主任“双向述职”工作和村“两委”班子及成员定期评议、测评工作,启动乡机关干部一月一次的测评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调整处理了2名村干部,评议处分了2名违纪党员。”水韦梁说。

    不再开“空头支票”, 老百姓增加“满意度”

    干部从机关“深宅”走下来,说的话也兑现了,老百姓的满意度自然也就增加了。

    要钱没钱,要物没物,五星村的活动阵地建设曾经是“空架子”,这一直令村干部很头疼。怎么办?联村领导罗敏、驻村干部王圣勇二话没说把村里的困难扛在肩上,拍着胸膛表态:“这件事,我们来想法。”

    没多久,他们一起找到帮乡扶贫单位,争取帮扶资金5万元。钱递到村干部手里,他们甚至有些不敢相信,瞪大了眼吃惊地问:“天呀,这么快就搞定了?”

    “还给你举个例。”水韦梁说,乡里有个老同志,几年前就改非了,但思想没有改非,比有的在职干部工作还积极。有次他妻子生病,生活几乎不能自理,老同志“破例”请了几天假,呆在家里服侍妻子。

    “现在干部几乎每周都到我们村开会、走访,我们有困难可以倾诉,有政策可以咨询。”连山村村民史万虎高兴地说,包社干部成了他们的贴心人、政策法规“宣传员”、科学技术“推广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文明新风“引导员”。

    前不久,县上通报了乡镇民调得分排名情况,金坪乡群众满意度明显上升,综合排名第7位。

   

#p#分页标题#e#

   产业发展:盘强经济抓“龙头”

 

发放黄花苗。

收购烤烟现场。

    记者 董存春

    时下,来到我县高寒偏远的金坪乡,家家户户一楼一底的红瓦白墙小洋房,不由地让人眼前一亮。

    中午抵达目的地,刚巧碰到村民生火做饭,但只闻饭香,不见炊烟。采访后得知,原来村里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饭锅,炒菜也几乎都用上了煤气、电磁炉。

    是什么让该乡发展的如此之快呢?乡党委书记水韦梁告诉记者,得益于烤烟这个“龙头”产业:近几年来,全乡以烤烟为主导。今年种植面积达2825亩,烟叶产值达到1200万元,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家家户户吃穿不愁和城里人一样。

    轻松供俩孩子上学

    史发虎,连山村村民,40多岁的他看上去很精干。“我全靠种烤烟,供家里俩孩子上学。我虽读书不多,但种烤烟的技术在乡里还是名列前茅的。”史发虎说,他从记事起就随家里人种洋芋、包谷,辛辛苦苦劳作一年,还时常因欠收饿肚子。

    1989年,史发虎开始种烤烟。“我是乡里第一批种烤烟的人,刚开始烤烟技术就靠自己瞎琢磨。”史发虎说,起初,他把烤烟和一些农作物混在一起种,当年烤烟收入就高于了种包谷。尝到了甜头的他,遂决定全部种上烤烟,并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扩大了烤烟种植规模,今年种植了21亩,收入近10万元。

    “城里有环城路,我们乡也有环村路。”史发虎说,随着村里种植烟草面积的扩大,县烟草公司和政府把路修到了烟田,道路连通,给烟农提供了不少方便。

    现在,史发虎和妻子两人就靠种烤烟。“农忙季节就请人来帮忙。”史发虎说,他家一年收入能达到10多万元,供两个孩子读大学,一点都不费力。

    电器不再是奢侈品

    家里洗澡用的太阳能,出行用的三轮车,洗衣服用的洗衣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咱们村用电饭锅早就不是稀奇事了,自从用上电饭锅后再也不用吃夹生饭了。”该乡金坪村烟农沈长青边把米放进电饭锅边说,过去我们村穷,买不起电饭锅,经常就用柴火做饭,人必须守在锅灶旁,因火的大小不一,煮出来的常是夹生饭。

    近几年,大力发展烤烟后,村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今年全乡户均收入达到1.2万元。记者在屋里聊天不过十几分钟,电饭锅就开始冒出喷香的热气。“换前几年,早上一早起来就只煮得了个饭,干不了其它的事。”沈长青说。

    这几年,村民大力种植烤烟,逐渐鼓起了钱袋子,全乡几乎家家都有洗衣机、电视机,三分之二的人家有冰箱、热水器、三轮车。打开沈长青家的冰箱,只见里面摆着米饭、肉、蔬菜等。“现在能储藏的东西都往冰箱里塞,太方便了。”沈长青说。

    还不止这些,沈长青说,像罗原富、史发强等老一辈的人,以前连肉、鸡蛋都舍不得吃,把好的东西都卖了,自从种烤烟发家致富后,反而还要买好的吃。

    吃到“碗里”盯到“锅里”

    光有烤烟还不够,对产业发展“胃口”越来越大的金坪乡,吃到“碗里”盯到“锅里”,把目光延伸到烤烟以外的产业。该乡除巩固烤烟主导地位外,还引进华美现代农业开发公司,改良黄花品种,实施“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采取最低保护价收购,实施机器烘烤,今年力争黄花种植1000亩。以实施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为载体,加大核桃基地建设投入,新种植10000株核桃嫁接苗。

    同时,规划发展庭院经济,借助文明院落和房屋风貌改造,引导农户美化庭院,在房前屋后种果树、建菜园,开设家庭旅馆,发展避暑纳凉乡村旅游,在稳中求进推动全乡产业发展。

   

 基础设施:扭住通畅不放松

    记者 陈玉梅

    隆冬,走进金坪场镇,两侧山腰的硬化公路像一条条白色“玉带”尤为显眼,道路一直延伸到每村每户,时不时地会有村民骑着三轮车拖着货物往家赶,冬日的金坪不再一片寂静,“村村通”拉近了村民对外的距离。

    今年,金坪乡率先完成13.5公里通村通畅公路建设,全乡4400多村民直接受益,彻底破解了村民的出行难和产业发展难。

    半年实现硬化 村落互通了

    “乡里专门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负责监督实施,全乡实现通村通畅只花了半年时间。”金坪乡副乡长梁滔介绍,除了连山村是在去年底实施,五星、袁都、金坪村都是今年5月份才启动,10月份就全部完工,在全县率先实现了“村村通”。

    “那段时间,乡里分管项目的干部天天都往村里跑,协调施工用水、用电等。”连山村70多岁的易光虎大爷说,看到乡里的干部为修路那么积极,老百姓也很支持,修路占用的山、田均不要任何补偿。

    “村民还到现场去监督道路质量,都把修路当成自家的大事。”连山村计生助理员罗良菊高兴地说。

#p#分页标题#e#

    梁滔介绍,修路最大的困难就是缺水,特别是硬化连山村、金坪村的村道时,正逢大热天,当地严重缺水,施工方只能到骡坪镇去买水修路,有的村民甚至把自家水池供一家人吃的水都运来了。

    “今年,县烟草公司还投资150万元,修建完成金坪、陈家、新路、袁都等村的环形路8.7公里,村落之间真正实现了互通。”梁滔说,实现通村通畅不仅方便村民出行,也拉近了村与村之间的距离。

    告别肩挑背驮 村民圆梦了

    金坪乡金坪村,全村有245户人家,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修一条连通外界的通村公路,扭转肩挑背驮的艰难局面,成为了当地村民梦寐以求的夙愿。

    59岁的原金坪村主任张清龙大爷告诉记者,从他记事起,村里就没有一条平坦的路可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记忆陪伴了他大半生,到场镇去买点东西至少得花半天时间,雨天出行基本是从泥里面趟。

    “有次遇上大雨,在乡政府开完会后回家,当时一不留神摔下路坎的坡田,差点要了命。”张清龙大爷至今仍胆战心惊。

    “不仅如此,因为路不通,村里好多适龄男孩的婚姻都成问题。”村支书罗祧堃介绍。

    “这辈子做梦都没想到还能户户通公路,我的梦算是圆哒!”张清龙大爷望着家门口新硬化的公路动情地说,如今家家户户都有摩托车和三轮车,娃娃们去学校也方便。

    “眼下很多商贩直接送货上门,村民不出家门就能买到新鲜的水果、蔬菜和日用品,方便得很!”罗祧堃自豪地说,全村没有一个村民不拍手叫好,村民多年的夙愿总算是达成了。

    水电日渐完善 发展有望了

    村与村之间的路虽通了,但水缺乏、电不稳也是制约金坪乡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据了解,今年金坪乡在县扶贫办的支持下,投资45万元新建蓄水池5口1500方,架设饮水管道2公里;在水务局的支持下,投资20万元整修场镇饮水池1000方,重新铺设场镇供水管网1.52公里;县供电公司投资50万元,实施了场镇供电线路改造。

    “我们将在未来几年突破两大瓶颈,激活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把生态旅游开发作为全乡持续发展的活力。计划修建3个山坪塘共计26万方,届时可解决18000人的饮水问题,还可作为邻近乡镇的备用水源。同时加快供电线路改造,让老百姓不再为电发愁。”乡党委书记水韦梁介绍,只有基础设施到位,产业发展才有希望。相信不久的将来,焕然一新的金坪将成为市民纳凉避暑新去处,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一个新的增长点。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