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巫山:多举措打造红椿“药材之乡”

红椿
201409-2517:00
分享

重庆市巫山县红椿土家族乡,采取多条重要措施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目前已发展庙党和“三木”药材共6500亩,其中庙党3400亩、牛膝等3000余亩,2013年总产值2000余万元。争取3至5年,中药材有更大的发展,成为名符其实的“药材之乡。”

  独特条件出好药

  地处长江巫峡南边渝鄂交界的红椿土家族乡,系高山地带,平均海拔高度1430米;夏季平均气温220C、冬季平均气温50C;多系黄砂大壤土。地势、土质、气温都有种植中药材得天独厚的条件。

  红椿乡老百姓有种植中药材的历史习惯和丰富经验。种植庙党参历史悠久。在距今204万年“巫山人”惊世的大庙地区红椿不知何时有先人种植党参,此地自然条件优越,土地无污染,党参质量特别好,产地在大庙深山,故取名“庙党。”

  红椿庙党,根系发达,根长、个大、肉肥、色白、质嫩,最长的达数十公分、1斤多重。

  巫山庙党质量出了名的好,具有肉质肉心无木质的特点,列为全国“四大名党”之首。早在19世纪就受到中外客商的青睐,包装的产品销往国内各地和东南亚及欧洲市场。

  三起三落成历史

  因市场、人为、自然等因素,巫山庙党曾遭遇“三起三落”的历史。

  曾因重视程度不够,种植面积较少,产量不高;因受市场销售价格的波动,使发展受到了影响;天公不作美,秋冬因阴雨时间长晾晒不好,产品质量不佳,售价不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挫伤了种药农民发展庙党的积极性。

  曾经一度,红椿药农种出的庙党,虽然质量好,但本地无药商收购。本地不收外地收,邻界湖北收购巫山庙党,注册了当地的地理商标,并卖了好价钱。虽然如此,但往外地销售路程远,还难免有压级压价的现象,“除了锅粑没有饭”,如此这般折腾,致使庙党种植的面积和产量难以突破。

  近几年,党和政府为了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引导土家族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巫山县委、县政府、县委统战部和红椿土家族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红椿药材生产特别是庙党发展,各级部门齐心竭力,采取重要举措发展庙党产业。

  政府鼓励农民办微企发展庙党。党政部门想土家族农民之所想、支药农之所需,用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发展庙党参。近两年,县工商局同红椿乡党委、政府深入宣传创办微企的优惠政策、好处,倡导农民创办微企。在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主产庙党的红椿、大坪等村,发展微企170余户,每户种植庙党20亩之多,成为巫山乃至重庆微企第一村。政府财政按政策规定给予微企一定的补助金,需要货款的还可给适量数额的货款支持。政府和县工商局还专门举办红椿微企培训班,不但让农民了解政府的优惠政策,而且学会如何办好微企规模化发展庙党产业。

  引进企业规模化发展庙党产业。2011年,通过乡党委、政府的积极努力,红椿引进了重庆市神女药业有限公司,建成加工厂,实行“公司+基地+微企+农户”的运作模式,积极发展庙党和“三木”药材生产。目前,神女药业公司不但在以红椿乡为基地发展庙党3400亩,而且在笃坪等地发展庙党等中药材数千亩。并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该公司已成为发展药材的龙头企业。

  注册地理商标打造品牌。过去,巫山庙党虽然质量特好,但却没有自己的品牌。县、乡政府在狠抓庙党生产的同时,重视打造品牌。政府和工商部门积极努力,整理资料,写出商标申报材料。2012年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了《巫山庙党》地理商标。特别重视根据庙党严格要求地区、土质、气温的特点,实行科技种植。并严格整晒、精细加工,确保了品牌质量,产品销售全国各地。

  制造庙党酒增加销售渠道。创办重庆市巫山县庙党酒业有限公司,建成了3600平方米的加工厂房,依托制酒业科学技术,庙党酒主要配料有优质纯粮酒、庙党参、山参、灵芝、砂仁、白术、淫羊霍、枸杞、大枣、蜂蜜等。庙党酒打破了传统的“喝酒伤身”的饮酒观念,在酒液中浸渍剂量适中的滋补药材,通过固本养元臓器功能调理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将保养富于饮酒中。庙党酒已销往广东、上海、浙江、安徽、江苏、湖北、湖南等地,曾多次荣获省内外名优产品展销会“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誉称。(唐探峰 付关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