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办好民生实事 建设幸福家园

铜鼓
201409-2412:01
分享

 

铜鼓:办好民生实事 建设幸福家园

    记者 王忠虎

    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而房却不是那些房了。日前,我们乡镇行采访组走进铜鼓镇,放眼望去,让你感觉变化最大的,是那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农家新房。“这是我们近些年来实施农村房屋风貌改造所取得的效果。”该镇党委书记彭晓蓉介绍。

    ◆风貌改造有特色

    该镇为切实做好“巴渝魅力美丽乡村”建设,自2011年启动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以来,使广大农村取得了焕然一新的变化。坐落在青松村公路边上的王忠令,去年在房屋建设时,结合风貌改造,所建的两楼一底的新房,正立面都贴上了白色磁砖,室内卫生间也贴了面砖,安了蹲便器,装了浴霸,显得清洁卫生。屋团屋转收拾得干净整洁,根本不像以前那样杂乱无章。“你看,现在不像以往烂朽朽的样子了吧。”王忠令很高兴地对我们说。

    原来,该镇要求,在进行农房改造时,由政府组织企业统一实施,施工企业按镇统一规划,统一要求进行施工,以显本地特点。即按照农房改造工程统一要求,实施坡屋顶小青瓦延伸墙外30-50cm,正面红色或白色砖,白水泥勾缝,侧面白色墙面红色线条或灰色线条,可以使用灰色墙裙。同时房屋内部改厨、改厕、改圈,搞好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及绿化。工程竣工后还要进行实物验收。以此,体现出本镇特色。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镇在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中遵循‘点面结合、改危为先、统筹兼顾’的原则,有效整合了各类资金,有力推动了高山生态移民,加快了城镇化建设,乡村风貌旧貌换新颜,老百姓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截止目前,已完成农房改造758户,涌现出了一批文明院落。”彭晓蓉说。

    ◆注重提升百姓生活品质

    房屋风貌改造只是该镇所开展的民生实事之一。“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就要多为老百姓做事,帮助老百姓提升生活品质,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幸福。”彭晓蓉表示。致使,该镇在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人饮安全、山坪塘整治等利民惠民方面,都让人有目共睹。

    像在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中,他们采取集中安置与相对集中安置为主的方式,全面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目前,青松、水流、铜鼓相对集中安置点84户342人已全部入住,并完成合同签订及司法公证。柳池村大堰塘集中安置点拟安置400人,已完成一期合同签订31户121人。完成场坪开挖、进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房屋建设24栋。整个安置点工程将在2014年3月完工。铜鼓因地理环境特殊,缺水是当地老大难,为使人饮安全,镇党委一班人积极向扶贫、水务等部门争取资金,去年,扶贫办支持建设的3处人畜饮水池1200立方米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在县水务局大力支持下,新建300立方米蓄水池一口,铺设管道7000米,整修沟渠4000米。解决了竹园村4个社近800人长达10年之久饮水难问题。2012年以来,他们又依托小农水项目,完成了水流、双庙、柳池、铜鼓、竹园、观阁等6个村52口山坪塘整治工作,现在能保障3000亩农田的灌溉。2013年,全县206口山坪塘整治任务,该镇就争取到了106口。为提升农村生活品质,改厕也是他们的工作重点。短短两年时间里,全镇8900多户已有5000多户对厕所进行了规范。

    ◆全力打造葡萄大镇

    在抓好民生实事办理的同时,该镇还结合市委功能区的划分和县委提出的走生态涵养发展之路的定位,全力打造特色效益农业。

    铜鼓属全县粮油生产基地之一,历届政府都紧紧围绕农业做文章。近年来,他们凭借土地肥沃、旱地多的优势,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并根据市场需求,发展葡萄产业,欲打造全县的葡萄大镇。“迄今,全镇葡萄种植已到达2000余亩,2013年采摘葡萄200万斤,产值突破1千万元。”该镇镇长王祥军介绍。

    该镇所种植的葡萄品质好,口感比在水田种植的葡萄更鲜、更甜,果实坚硬,保质期长。2013年8月,首届葡萄(展销)节在移民广场举办,从而吸引了广大市民眼球,并让无数市民感叹,没想到本地也能种植出这样好看味美的葡萄。“我们计划每年递增种植面积1000亩,力争到2015年创亿元产值,实现葡萄镇目标。”王祥军说。

    现正值葡萄栽植的黄金时节,在该镇的双庙、鲍田、龙湾、竹园等村,记者看到,村民们正忙着在地里栽植葡萄苗。一个葡萄大镇正悄然在江南边陲兴起!

    

村民筹资联建搬迁安置点

    (记者 方丹 文/图) 日前,在铜鼓镇柳池村大堰塘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冒着寒风修建新房。

    “我们还是赶上了‘末班车’。”铜鼓镇党委书记彭晓蓉介绍,在县扶贫办的计划安排中,该镇的搬迁安置点建设并没有纳入计划。不过,他们不等不靠,自筹资金积极组织实施,搬迁安置点建设走在了其他乡镇的前面。

    “当时,我们一没资金,二没经验,安置点能够顺利建设,全部是镇党委政府与搬迁群众集中发挥才智,努力争取的结果。”彭晓蓉说,在实施安置点建设上,镇党委政府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自愿自主异地搬迁、困难户优先的原则,由村民提出申请审核后,进行自由组合联建。同时,政府还负责安置点水、电、路

    也只有打破传统的模式才能保持与老百姓的零距离。让干部去官气、接地气,老百姓才能没有怨气,干群关系融洽了,才能更好地谈发展。

#p#分页标题#e#

    铜鼓镇11个村1个居委,自实施此项制度以来,规范了乡村议事规则和工作制度,深入推进了作风建设,实现了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使这两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18%,民生保障体系逐渐建立健全,创建了良好的人居环境,使老百姓生活幸福指数逐渐得以提高。

 

    “让水流得进塘

      让塘关得住水”

   (记者 方丹) 拉沙石、拌泥沙、挑砖头、砌堡坎……近日,记者在铜鼓镇观阁村三社看到,村民正加紧施工整修引水渠,现场一派繁忙。

    据了解,该镇共有500口山坪塘,其中106口山坪塘,均存在塘内淤积、滑坡垮塌、渗漏等“病症”。目前,村民正在整修的观阁村山坪塘,因年久失修,局部坝坎破损,存在渗漏问题,蓄水能力也十分有限。此次整修将对山坪塘进行加固、重砌堡坎、清理淤泥,并提升堤坝高度,以增大其蓄水能力,发挥灌溉防洪作用。

    “我们这里的种殖户多,用水量大,如果遇到春干夏旱,这点儿蓄水哪能指望灌溉啊。”村支书告诉记者,趁冬天农闲,组织村民把山坪塘整修好,让每一口山坪塘都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即让水流得进塘,让塘关得住水,以保证春耕用水。

    “山坪塘整治好了,就是给我们吃了定心丸,以后即使遇上干旱我们也不怕了。”村民余玉强乐呵道。

    截至目前,铜鼓镇已经整治好了50口山坪塘。正在整治的观阁村山坪塘预计3月底完工,届时,该山坪塘能够解决350亩田地的灌溉用水和100多户村民的牲畜饮水。

    

小葡萄带来大收益

   (通讯员 黄雪梅) 近日,笔者来到铜鼓镇的双庙村,看见几位村民正在地里种植葡萄苗,修剪根须、刨地、插苗……好一幅忙而有序的景象。

    “现在正值栽插葡萄的好时节,我们十月初就开始整地种植新的葡萄苗。新种植的葡萄苗要采用插枝的方法,来保障葡萄的成活率。”正在播种的王女士告诉笔者。

    据技术人员康照明介绍,因水土和地质原因,此地段主要种植的有巨峰、维多利亚、玫瑰香、摩尔多瓦四个品种的葡萄苗。此类苗子,适应性强、抗病抗寒性好。结的果实多,果粒大、多汁味甜。

    据了解,为促进农户增收致富,近年来,铜鼓镇党委大量投入人力物力发展葡萄产业,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自2012年开始,在双庙村发展葡萄种植产业后,全镇集中管理,从外地聘请了技术人员,专门传授葡萄种植技术和培养葡萄专业种植户。截止目前,铜鼓镇葡萄种植规模已达2000余亩,2013年产值达200万斤,总收入突破1千万元。

   

“随时都能找到干部”

 

    (通讯员 黄雪梅) “近年来,我们在全镇范围内实行驻村干部坐班制,让老百姓随时都能找到干部,为老百姓解难题办实事。”铜鼓镇党委书记彭晓蓉介绍。

    据了解,该镇实行驻村干部坐班制已两年时间。实行片区干部每周三集中办公,以方便老百姓找干部,也利于干部集中解决老百姓问题,调动了老百姓的积极性,同时也端正了干部工作作风。

    “要多深入基层,在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转变工作作风。”彭晓蓉告诉笔者,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方案,确定相应的内容和形式,明确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使工作更加贴近实际,才能为民办好事。也只有打破传统的模式才能保持与老百姓的零距离。让干部去官气、接地气,老百姓才能没有怨气,干群关系融洽了,才能更好地谈发展。

    铜鼓镇11个村1个居委,自实施此项制度以来,规范了乡村议事规则和工作制度,深入推进了作风建设,实现了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使这两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18%,民生保障体系逐渐建立健全,创建了良好的人居环境,使老百姓生活幸福指数逐渐得以提高。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