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打工半年种葡萄他 一年收入十三万元

两坪
201409-1817:00
分享

 

“看葡萄熟透没有,就要看葡萄的叶茎。全部变紫了就是成熟的,半青半紫还没熟透。”日前,在铜鼓镇双庙村1社,村民余世林正手把手教妻子学习采摘葡萄的要领。

    “等把葡萄卖完,8月底我就要出门打工,明年3月份再回来。”余世林摘下一串紫红色的葡萄,递到记者手里介绍说:他家种的5亩葡萄,让他节约出了半年的时间可以出门打工,能多挣钱建新房,为子女成家。

    出门打工赚收入

    今年60岁的余世林,家有5亩多地,多年来一直种植水稻、油菜两季农作物。

    “一亩水稻一年能收1000多斤稻谷,收入1500多元;300斤菜籽,收入600多元。”余世林说,一年1万多元的收入,让家中4口人只能解决温饱。

    眼看着孩子渐渐长大,而家中还是居住在几间破旧的土瓦房中。余世林坐不住了,他凭借年轻时学的一点木工技术,跑到北京去打工。

    “2008年前,在北京挣不了几个钱。之后,我技术好了,到了一个装潢公司,收入才好起来。”他说,最近两年,他每年的收入涨到5、6万元。

    2009年,他又把刚成人的两个孩子也带到北京打工。只留下妻子梁继江照看房屋,以每亩每年500斤稻谷的价格将5亩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

    看准葡萄种植

    在北京、山东的葡萄是物美价廉的水果。

    “巫山老家就没有种植葡萄的,要是能种葡萄卖,无论怎样就能赚钱。”这个想法一直存在余世林的心里。但没技术,性格又谨慎的他一直没行动。

    2010年腊月,余世林回到家中,准备过年。一天,他听说相邻的柳池村准备发展葡萄产业,正号召村民种植葡萄。

    一去打听,条件很优厚:苗木成本不给现钱,只每年返还20%;市场不好时专业合作社还保底收购。

    当场,他就与合作社签定了合同,领回了4000根葡萄苗,将田收回种上了葡萄,成了双庙村第一个种植葡萄的人。

    三年见了效益

    “种植葡萄,虽然没有成本投入,但需要三年的管护时间。”余世林说,前2年,要给栽种的葡萄苗施肥、除草、剪枝、搭支架,基本没有收入。

    2012年,葡萄开始挂果,收入了1.5万元。从今年开始,葡萄进入盛产期。

    “进入盛产期后,每亩能产4000多斤葡萄。”余世林说,由于他们种植葡萄的地方是海拔800米的高海拔地区,葡萄的成熟期比普通的要晚一个月左右,因此,算得上是反季葡萄,批发价格达到了5元一斤。

    “不久,就有官渡镇的人上门来购买了100斤葡萄。”他算了算账:“今年,至少能收入10万元。葡萄有8至10年的盛产期,每年能基本保证10万左右的收益。”

    “即使市场饱和,保底收购价是2.8元一斤,也可以收入5.8万元。”

    腾出半年时间去打工

    葡萄进入盛产期后,就只需要在上半年进行日常管护就行了。

    “葡萄8月才成熟,8月底就能销售完。”余世林告诉记者,采摘和销售葡萄是一年最重要的时期,因此,他必须等葡萄卖完了才会出门。

    “下半年,修枝、打药,妻子一个人就能完成。”他说,出门前,他要教会妻子怎么采摘成熟的葡萄,怎么对葡萄枝进行冬季管理。“如果外面挣钱多,明年也许会晚一、二个月回家。”

    “在北京打工,半年也能收入3万多元。”余世林计划,现在最重要的是趁种植葡萄腾出来的半年时间,出门多挣钱,好回家修建一栋新房子,再为两个子女安家。

    “这些计划,明后年应该全部实现。”他笑呵呵地说。在记者采访结束后,余世林还要记者带上几串葡萄,帮打打“广告”。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