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脱贫的“巫山决心”

巫山新闻
202006-2020:00
分享

图为乌龙学校学生在扎十字绣。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秉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中心任务。当精准脱贫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的时候,巫山教育正以大决心、巧思路、实举措,谱写着“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新篇章。“我们通过系列举措,推进教育扶贫各项工作,努力在以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教育民生事业有温度上下功夫。”县教委主任卢尧介绍。

筑牢民生保障 推进教育持续发展

近日,走进双龙镇乌龙学校,新修建的塑胶运动场宽敞漂亮,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阵阵。在一间间功能室,只见有的孩子在编草鞋,有的在编斗笠,有的在扎十字绣……一个个神情专注而愉悦,孩子们特色活动有趣而丰富。

在大昌小学,只见学生们创作的书画作品异彩纷呈,把教室外的走廊装扮得绚丽多彩,孩子们或在操场上练习乒乓球,或在科技室里认真制作……

“为了更加完善学生特色活动,我们在以前开设的六大功能室基础上,又增添了象棋、烘培、十字绣等可以让学生动手的功能室,还增添了剪纸、编斗笠、草鞋等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活动。”乌龙学校校长余德旺告诉记者。

乌龙学校、大昌小学只是我县改善办学条件、丰富学生兴趣的小小缩影。

卢尧告诉记者,自脱贫攻坚以来,我县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依然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学校基础建设焕然一新。

三年来,投入资金2.3亿元,实施新(改扩)建和维修项目430余项,其中农村学校340项1.8亿元。新增校地3.9万平方米、新建校舍3.3万平方米、硬化运动场6.4万平方米。投入8500万元,其中农村学校装配投入3575万元,实施教育装备标准化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校校通”“班班通”。

按照群众入学需求和意愿,在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设置村校6所、教学点101个,在交通相对便利、公共服务较好的地方建设寄宿制学校35所,最大限度保障学生就近方便入学。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规划布局更趋合理,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功能渐趋完善,增大了边远农村学校办学吸引力,最大限度实现农村学生就近方便入学。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与协调发展的关键。

“用最优惠的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在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上,全县全面落实教职工医保垫底及农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乡镇工作补贴,大力实施教师周转房建设,吸引优秀教师到乡村从教。同时,强化教师引进和培养,累计补充教师807人,有效解决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加强校长、教师轮岗交流,累计实施629人次,交流面8%,有效促进县域师资的均衡配置。

同时,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高中招生指标的70%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全面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按照流入地、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妥善安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转户子女、随迁子女入学。

大昌小学学生在教练指导下练习乒乓球。

抓好民生行动 教育精准脱贫一个不落

吴建华是抱龙镇紫鹅村4社贫困户汪宗林的大女儿,自脱贫攻坚以来,吴建华先后在抱龙中学、官渡中学就读。三年来,她累计享受教育资助11800元。

采访中,吴建华连胜感谢党的好政策,表示会努力读书,将来回报社会。

在大昌小学,学校副校长谢燕平介绍:“我们学校资助通过学生申请,教师比对,家访核实,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发放。确保教育资助应助尽助,一个不漏,一个不错。”

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脱贫攻坚,事关社会公平。

过去几年,县教委会同财政、民政、扶贫等部门根据实际出台了县域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方案,完善了教育扶贫助学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惠民政策,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根据具体资助政策,县教委坚持“应助尽助、分类资助”原则,三年落实学前教育至大学阶段关爱资助10.1万人次14307万元,累计办理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6771人次19134万元。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三年累计落实中央膳食补助资金8680.1587万元惠及学生12.1446万人次。实现应助尽助、应贷尽贷,无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

走进县特殊教育学校,孩子们在操场上愉快地参加活动,一张张天真的笑颜书写着他们内心的乐观与自信。

不让一个孩子失学,是巫山教育的初衷,也是最终的使命。

乌龙学校塑胶操场。

为此,我县先后出台了《巫山县九年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督促各地政府履行控辍保学主体责任,按照“一家一案,一生一策”工作要求,分片区、乡镇、学校全面控辍保学。强化宣传教育和法律援助工作,督促监护人依法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

同时,学校建立和完善辍学学生劝返复学、登记与书面报告制度以及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着力消除学生因学习困难或厌学而辍学的现象。加大残疾学生就学支持力度,鼓励125名有学习条件的少儿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243名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实施“送教上门行动计划”,110名特殊儿童实现居家接受教育。开展“代理家长”和“知心哥姐”活动,落实教师“一帮一”关爱,促进特殊学生、建卡贫困家庭学生、留守儿童、残疾、重病、孤儿、困境学生健康成长。多措并举,持续提升义务教育巩固水平。

此外,全县广大教职员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参与结对帮扶工作,全员助力脱贫攻坚。4919名教师帮扶贫困家庭6518户,利用周末或假期深入建卡贫困户家庭走访达10万余人次,发放惠民政策宣传单21.5万份、“扶智”常用读语图例10万余份。

推进城乡学校结对帮扶,40所城镇学校与60所乡村学校(教学点)结成共建对子,在财物、管理、培训等方面开展帮扶,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共进氛围,达成活动促成长、捐赠献爱心、互助显和谐、牵手助脱贫的目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提供优惠政策、保障资金、优秀师资与设施设备的基础上,教育脱贫攻坚还得从源头抓起——如何培养一批创新人才,服务县域产业发展?

县教委发挥职教中心职教技能资源优势,构建“学校+基地+行业+乡(镇)村”的培训模式,推进“校村互动”,三年累计开展技能培训2.1万人次,让“人手一技”成为脱贫致富的“加速器”和“助推器”。

#p#分页标题#e#

标准化设备配备。

践行民生誓言 穷县也要办大教育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三年来,全县教育经费总投入32.34亿元,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84.2%,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巩固率99.4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9%,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至10.7年,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投入14307万元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0.1万人次(其中建卡贫困家庭学生6.5万人次9928.6万元),办理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7万人次19134万元,有效减少贫困家庭教育支出,无学生因贫失学。

强化教育扶智扶志作用,高考上线率提升到98.1%(其中本科上线率提升到64%),1.4万名学生圆梦大学(其中建卡贫困家庭学生4893人),1.1万名大学生毕业成功就业,助推家庭脱贫致富;县内中职毕业生首次就业率提升到98%,2027名学生(其中建卡贫困家庭学生635人)通过中职教育就业,推动家庭稳定脱贫……

一组组数据的背后,践行着教育脱贫的“巫山决心”,反映了巫山教育人的付出与艰辛,见证了教育民生事业的温度与力度。

新建成的平湖幼儿园。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建好学校,健全并落实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减少贫困家庭教育支出,实施‘教育移民’战略,实现贫困家庭可持续发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卢尧勾画未来巫山教育更加美好的蓝图。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当前及未来的一段时间,巫山教育人将以“矢志不移,水滴石穿”的决心与勇气,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更大力量。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