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
在北京召开的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重庆有3人获奖。
微信图片_20191022085603.gif (102.53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6 小时前 上传
其中
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委主任卢尧荣获全国脱贫攻坚个人“创新奖”。那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作为县教育系统的负责人卢尧是怎么做的呢?又是怎么说的呢?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微信图片_20191022085622.jpg (279.65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6 小时前 上传
卢尧深入村社走访。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作为县教育系统的负责人,卢尧深感责任重大。他主动担起“头雁”责任,带领教育工作者在“扶志”与“扶智”上下功夫,高质量完成“义务教育有保障”和“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目标任务,发挥了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持续性作用。
“精准扶贫,关键是要把扶贫对象摸清搞准,把家底盘清。”卢尧告诉记者,全县贫困家庭的儿童有两万多人,为了掌握全县教育发展实际情况,他带领工作人员反复“走校”调研。
卢尧指导教育扶贫工作。
一个适龄儿童也不落下
微信图片_20191022085625.jpg (126.61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6 小时前 上传
卢尧向村民了解教育惠民政策落实情况。位于双龙镇的乌龙学校,如今校园内绿树成荫,运动场宽敞漂亮,一间间功能教室里,开展的特色活动有趣而丰富,让孩子们动脑动手的能力得到锻炼。同样,在大昌小学,孩子们可以根据兴趣选择乒乓球、画画等课程。
以上,只是全县改善办学条件、丰富学生兴趣的一个小缩影,也是卢尧坚定办好教育、建好学校的小目标的达成。
在脱贫攻坚中——
卢尧组织规划科室根据群众入学需求和意愿,调整校点布局,将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校点优化,最大限度保障学生就近入学,实现无一个适龄儿童因居住偏远而未接受义务教育的目标。
同时,他抢抓均衡发展机遇,统筹实施薄弱学校改造、标准化学校建设。
在他的带领下,巫山新建学校4所,实施改扩建项目432个,完善设备设施配装60余万件套。
掌握教育发展“家底”
微信图片_20191022085629.jpg (128.11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6 小时前 上传
卢尧深入乡镇学校调研。
每一个适龄儿童不被落下的背后,除了优化校点,还有卢尧对县教育发展家底的“门儿清”。
县教委教育扶贫办公室工作人员黄勇告诉记者,从2016年开始,每一学年,卢尧都会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带领他们“走校”,去实地摸清每一所学校服务范围的村社,究竟有多少适龄孩子入学以及家庭情况如何,然后,再根据情况,**相应的对策,保证每一个适龄儿童都接受教育。
近年来,卢尧带领县委教育工委、县教委班子**进村入校,跑遍了全县26个乡镇(街道)339个村(居)286个校点,掌握全县教育发展“家底”。确保教育资助不漏不错
微信图片_20191022085633.jpg (87.51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6 小时前 上传
卢尧在乡镇学校检查贫困户学生档案情况。针对教育资助工作量大、面广、对象复杂、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卢尧创新提出“闭环”资助法,在资助过程中做到体系建立、政策宣传、对象识别、资金兑现、核查比对“五个精准”,确保教育资助不漏、不错。
在建立资助体系方面,县教委会同多个部门,根据实际相继制发《巫山县贫困大学生资助实施方案》《巫山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实施方案》,统筹资助资源,健全从学前到大学全覆盖、不断档的资助体系。
在识别资助对象方面,通过比对扶贫开发系统信息、学生户籍信息、学籍信息和实地走访,精准核查、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数据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就读名册),并实行动态管理。
在资金兑现方面,简化资助程序,对核定身份的资助对象,通过发放现金、银行代发等多渠道落实资助,确保教育资助及时精准落实到位。
四年来,全县精准落实学前至大学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各类政策性资助3.1万人次2.38亿元,切实减少贫困家庭教育支出,实现无一个学生因贫失学目标。打好政策“组合拳”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